打印

“悔其少作”与“恐其老朽”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我今年35.5公岁,算是哪一类?

TOP

公岁,哈哈。支持则个。

TOP

中肯的言语,见真性情。这样的交流有意义。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霄冰 于 2010-9-25 23:01 发表
楼主一番感慨,把我的胃口都给吊起来了。
快把你的那两篇得意之作登到网上,让俺们大家也学习学习呀。
呵呵,那两篇文章枯燥无味,而且是纯故事学的,没什么看头,
贴一篇到这,可以瞄一眼,细读就不必了,对不做故事学的人来说,一点用都没有。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TeigEnte 于 2010-9-26 05:17 发表
你们这两位学界高手如此谦虚,让俺常人何处自容……
第一,我不是什么高手”。
第二,我从不谦虚。
我的狂妄,在圈内也是有名的。我敢于承认自己有两篇,就已经非常自负了。其实平常我说得比这还过份,我一般是说自己有“两篇半”的,那半篇就是《顾颉故事学范式回顾与检讨》。要知道,钟老也就承认自己一生只有三篇算得上“论文”的文章。我才四十来岁,就声称自己有“两篇半”,哪是谦虚?
呵呵。千万不要以为我是谦虚,我是在自吹自擂。

TOP

我的恐惧是,我害怕这一辈子,也就这“两篇半”了。
大约五六年前,我曾经非常自负地跟朋友们说,我要争取写“十篇”,将来可以结成一个集子,也许五十年后还有人原意跟我对话。
现在看起来,“十篇”是绝无可能了。
要是能有个“五篇”,此生无憾。

[ 本帖最后由 施爱东 于 2010-9-26 21:0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9-26 20:58 发表
我的恐惧是,我害怕这一辈子,也就这“两篇半”了。
大约五六年前,我曾经非常自负地跟朋友们说,我要争取写“十篇”,将来可以结成一个集子,也许五十年后还有人原意跟我对话。
现在看起来,“十篇”是绝无可能了 ...
哈,这话我也听过现场版。
为啥施老师有秋风扫落叶的悲怆感呢。40岁不正是年富力强,是学者最好的时光吗?
应该时不我待,上紧发条,步步为营,直捣绝学之黄龙才对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9-25 10:49 发表
我最近完成的两篇论文,
尽管还没发表,但我自己完全可以预料,肯定会有不小的影响。
我甚至可以预料,肯定会有人表扬我这两篇论文写得“扎实”。
但我心里明白,
“扎实”只是因为有条件。
因为东京大学的资料 ...
那就告别书斋,到田野的广阔天地去吧!hiahia
扎实的文章,才不怕范式改变呢。当你写不出新范式的论文,写写“扎实”不也挺好嘛。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9-25 11:28 发表
简单一句话,我认为如果从事学术研究,一定要先读一本书: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哪个版的?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在芝加哥大学,此书是所有Ph.D的必读书。
早读早超脱。
早读早知道自己是在常规学问那乌央央的一群里面,还是领跑时代的那一小撮里面。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9-26 20:57 发表

第一,我不是什么高手”。
第二,我从不谦虚。
我的狂妄,在圈内也是有名的。我敢于承认自己有两篇,就已经非常自负了。其实平常我说得比这还过份,我一般是说自己有“两篇半”的,那半篇就是《顾颉故事学范式回 ...

TOP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TOP

怕的是无少作可悔

我昨天和一位学生谈话,说了一句和这题目很有关的,我说:“不怕悔其少作”,怕的是“无少作可悔”。
我18岁那年开始发表诗歌,那时疯狂的投稿。后来听老先生们的话做学问,38岁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还不到写东西的时候。其实那时候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都很好,真能动笔就好了。
有时想,追求完美不是错,错在把完美放大了。

TOP

刘老师,“追求完美不是错,错在把完美放大了”这句话我记在心里了!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

晚辈来学习

看施老师感想让我确立两个目标:珍惜时间,保护身体。
很喜欢施老师的《故事的无序生长与最优策略》和另外几篇故事学论文,刘魁立老师的《民间故事的生命树》写得好,施老师的《故事的无序生长与最优策略》也很好。这里我想说的是:您另外一个帖子里谈到学术理论与方法问题,说国内许多论文不注意理论方法(大意)。我想学科的理论方法也是一点点建设起来的,如果前辈有经得住检验的理论,我们就可以拿来用并继续完善,这样才可以有所建设,否则到底也只能是各说各话。比如刘老师和您的文章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可行的理论,但要有一致的说法,也就是说概念名称什么的要一样。您认为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