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专家谈“申遗”:麻将非濒危项目 在中国很强大

专家谈“申遗”:麻将非濒危项目 在中国很强大

专家谈“申遗”:麻将非濒危项目 在中国很强大

--------------------------------------------------------------------------------

2008年11月26日 15:47 来源:长江商报  发表评论

--------------------------------------------------------------------------------


  “麻将申遗”引发探讨 文保专家解读申遗细则中“濒危”是必要条件 

  日前,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麻将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江选旗先生透露,麻将首度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未果, “麻将申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果我们不加紧做,就会被日本人抢在前面。” 

  消息一出,即刻引起多方关注和讨论,记者在本报网站论坛上发起的调查,也吸引到不少读者踊跃投票并发表看法。 



  专家解读 

  麻将非濒危项目 老手艺更待保护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吴克坚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是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按规定每次申报只能有一个项目,而在非遗的官方网站上,有详细的关于全国申遗程序、各省份的申遗进展等资料。 

  我国申遗的过程,首先是各个省按照类别,选出相关代表作,然后作为省级项目向国家提交,并接受国家进一步的评审,如今年年底前,湖北的第2批申遗项目将全部提交给国家。 

  关于省级向国家提交,国家向国际提交的过程,吴主任透露了一点,申报是可以跨地区、跨国家的,如四川的川江号子,实际上包含了长江沿岸地区共同的文化产物,而“蒙古长调”的申遗,是我国和外蒙古共同申请的。 

  此外,吴主任在提到申遗问题时显得甚为激动,他强调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家在感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察觉精神层面上,“有没有丢下了老祖宗的传统”。麻将申遗话题,他却不愿多谈,并称,“业界公认的非遗标准,通常是有百年以上历史,且濒危的项目”,在他看来,这些项目被申报的目的,也是为了抢救和保护它们。他反问道,“麻将什么时候濒危了,一直火得不得了”,他分析,全国麻将种类繁多,打法更多,究竟哪个最具代表性都很难定夺,而一旦申遗成功,国家将要拿出资金来用于保护,“麻将是害人的,玩物丧志的,相对于那些存在已是唯一的老手艺,哪个更需要保护?” 

  有竞争是好事  麻将在我国已经很强大了 

  在武汉大学民俗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李惠芳看来,麻将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它本身如同桥牌一样,是流行于老百姓中,传统的民间益智游乐活动,在我国具备一定普遍性。而麻将若作为赌博用途,自是不应被提倡的。 

  而对中日“麻将申遗”之争,李教授认为,麻将申遗并不涉及到任何政治问题,双方并不存在什么冲突,“这不同于知识产权,你注册了我就不能用了”。她强调,从另一个层面上看,他们的申请,倒正好刺激了我们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保护重视意识,也使得竞争有积极意义。 

  此外,对于不少人拿中日“麻将申遗”之争,与早前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做对比,李教授也否决了这一比较,否决的原因则是她认为“麻将和端午节根本就不属于同一条文化链上的产物”。对麻将申遗,她的态度是,“无所谓支持不支持,麻将本身在我们国家已经发展得很强大”。 

  读者发言 

  借申遗 让麻将树立正面形象 

  近年来,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以及各界对非遗的关注度都越来越高,因此公众对申遗话题也一度显得很热衷。而对于麻将申遗,本报读者在发帖中却意见不一,多数读者表态支持国家加大力度申遗,以免重蹈早前与韩国争报端午节的覆辙,也有不少读者认为麻将远比不上其他文化项目的重要性和地位。 

  读者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就是保持原汁原味,应警惕商业化引起的“开发性破坏”,麻将尽管深入人心,在国人眼中一直是并非正面价值取向的象征,也许有望借助此番申遗,树立起正面形象,并在今后产生更多积极影响。 

  本报记者 王瑾

TOP

其实,是不是负面影响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家里有2副麻将,一副竹子的一副骨头的。不过现在回家到处都是塑料的。。

TOP

围棋、象棋也可申请呵。
濒危只是申遗的选择项,并非主项。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