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返乡大调查:走在精神的乡间小路上

老是听这个城市批判,乡土回归。学生觉得说到底是每个人主观价值的归属。虽然我自己是土气很重的孩子,但其实要承认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深入到城市精神,这个也得看每个人其中的挑拣和消化。就我来说,当代流行音乐影响就很小,而小众的民谣、摇滚乐在我们小圈子中就影响深刻。上面各位提到的痛苦挣扎,学生却同时认为是生机无限。
比如说到艺术批评,不懂得地下美术、地下音乐的美学学者在将来难以发言的,因为他们离着青年的时代心理越来越远

TOP

上面说的逻辑混乱,呵呵。
主要鼓舞我们青年一点,城市进程中我们大有可为。城市艺术我们可以创新,那么艺术批评我们也会是主力

TOP

引用:
原帖由 川之畔 于 2011-3-28 23:02 发表
欢迎刘清春加入讨论!其实不管是“城市批判”,还是“城市赞同”,我认为都没有错。只是我们所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罢了。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我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不能走极端。我们既要有记忆过去的责任,也 ...
版主所言中肯。学生看,所谓的积极性批评,还是着眼于多一种文化选择的可能性,而不是用自己固守的一种价值观取代另一种或者再次成为主宰。那不是新的思想专制了吗

TOP

开始读民俗学时,常常一个劲的显扬乡俗物象的美好,经常和“时髦”青年争得面红耳赤。
后来逐渐明白个道理,少年时代没做愤青的大约此人不太靠谱。但愤青容易偏执,也就很容易被利用,甚至成为新的独裁者。
学生想,无论研究哪种民俗场景,倾向于哪种价值观,还是得有颗宽容之心。我们热爱乡土,那就钻研好乡土,让乡土生活更美好。我们多提供一种选择,至于人家选择哪个,真的是人家的权力了。就比如乡土艺人当然有权力选择进程或者留守。假如我们没有能力帮助他,那就先尊重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