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论文!论文!

论文!论文!

论文!论文!

东方早报 2010-6-20 2:34:47




  读到《上海书评》第89期叶扬老师谈美国学界的学术伦理的那篇访谈时,正值初夏时节,所谓“黑色五月”,那些天我正瞪着血红的眼睛修改本科生毕业论文。叶老师谈到美国的本科教育,我第一次知道美国本科生不必写很长的论文,四年级学生要有兴趣,可以写一篇honor thesis。我们中国的孩子就要痛苦得多,不管你喜不喜欢,得写一篇长长的、合格的毕业论文才能给你发毕业证。众所周知,对于当下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来说,头等大事是就业。当找工作与撰写论文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就别指望学生会花多少精力和时间去炮制论文了。学生总是比导师忙。当导师与学生联系时,后者基本上总是在赶往下一场面试的途中。

  那么写这论文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著有一本将近三百页的《怎样写毕业论文》。该书在详尽介绍毕业论文的正确写作流程之余指出,对于写作者来说,炮制论文是一项很好的思维训练,会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写论文的确很费脑子,尤其是在熬制一个前无古人的想法的时候。前无古人,即叶老师在访谈中强调的“原创性”,应该是对所有种类论文的基本要求。而要做到前无古人,就要尽量搜集齐全已有的一切与相关课题沾边的文献资料。这些,我们中国老师都懂,都会不厌其烦地去跟学生强调,不过学生总能干出让你哭笑不得的事来。比如我刚参加工作时曾指导过一个学生,该生的选题是论玛雅文明为何消失。他翻阅了学校图书馆里所有与玛雅文明有关的著作,在文中列举了前人对玛雅文明消失之谜的种种推测,如内战说、传染病说、生态灾难说、外星人说、行星撞击地球说……然后他提出自己的前无古人的观点:玛雅文明的消失,是以上所有因素的综合。敢情倒霉的事儿让玛雅人一下子全赶上了。这样的论文,是不是该重写啊?

  埃科老师在那本书里还让我见识了一个名词,叫“论文综合征”。罹患此疾者,轻则愁眉不展、茶饭不思,重则鬼哭狼嚎、几欲轻生。凡此种种,皆由熬制不出论文使然也。对于那些在答辩前一个礼拜还拿不出成稿的学生来说,论文写作真正成了无间地狱。若要逃离此身心折磨,一个办法便是牺牲人品,东摘西抄拼凑一篇论文了事。于是健康问题转变成了伦理问题。若是抄袭伎俩被导师戳穿,文章给打回去责令重写,伦理问题便又转化为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论文答辩的那天会是个热闹的日子,许多失踪多日的大四学生会集体亮相,充当答辩委员会委员的诸位本系老师本着仁爱之心向他们提问,与他们道别,祝他们鹏程万里,前程似锦。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烂得透顶的论文不被通过,这时候所有人的表情都是凝重的。假使论文作者已经跟用人单位签了合同,就等着拿到毕业证去报到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务员,那就更“杯具”了。通过的论文中,除极少数会被报上去参评院级校级省级部级优秀论文外,大多数将被送入档案室或是图书馆,自此难见天日。学生在一批批地毕业,论文也在一堆堆地制造和存放,浩浩荡荡,滔滔不绝。各个学科的毕业论文涵盖了社会、人类乃至宇宙的所有领域,无形中便构成了博尔赫斯曾想象过的那个通天塔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包罗万象,书架里包括了二十几个书写符号所有可能的组合,或者是所有文字可能表现的一切”。

  南京 张伟劼

TOP

瞪着血红的眼睛,嘿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