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甘肃岷县地方歇后语拾零

甘肃岷县地方歇后语拾零

甘肃岷县地方歇后语拾零
尹正祥

歇后语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以口头运用为多,文章中用得恰当亦别有风味,能增加生动性。通常除众所周知、具有普遍性的歇后语外,各地由本地的地名、物产、风土人情和个别人和事衍生出来的歇后语也在相应的范围内流传,它们在说明问题,表达意思上起到了其他语言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有的还饶有趣味,风格鲜活,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地方文化中一枝独秀。整理记录这一文化现象,是挖掘保护地方遗产工作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岷县的地方歇后语十分丰富。但以往未能引起收集者的足够注意,或虽然提到了,却未作来源和本义交代,这是一种缺憾。本文就其中较为典型普遍的拾遗补阙,并略作诠释。
1、高背锅挂匾——不由人算
民国年间,城内有个姓高的人因为驼背,人称“高背锅”。高背锅以收贩古董为业,曾经在城外二郎山下的喇嘛庙里抽签问卦,卜算过自己的运气,但卦签上说的很不如意 ,使他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忽一日,有藏民持两个铜佛来卖,高背锅按铜佛的价钱收购后回家仔细一看,竟然是两个金佛。从此高背锅发迹了,做起大生意来。想起抽签算卦的事,高背锅故意向喇嘛庙挂了一具匾,匾额日:“不由人算”。这事后来成为一个典故,产生出“高背锅挂匾——不由人算”的歇后语来,表示有些情况不可预测。
2、王家保拜年——啥么闲着呢
王家保头脑有点不太清楚,他给拜过了年的人家过几天又去叩头拜年,人家说“你不是拜了吗”,王家保说:“啥么闲着呢”。意思是反正闲着没事干,就再拜一次。事情衍变为一个歇后语,往往用在反正闲着没事干,不如权且干个什么来凑合的那种情形。
3、周五卖甜醅 ——这可怕啥
解放初期有一个外号“周五”的干部因犯错误失去公职,自谋出路卖起甜醅来。开始时很不好意思,在街上喊一声:“甜醅子哎——”接着自己对自己壮壮胆,说“这可怕啥!”于是“周五卖甜 ——这可怕啥”成为一句歇后语,用在那种自己对自己壮胆鼓劲的情形。
4、张家坪上火着了——窑烟(谣言)
张家坪在岷县城西二里,是砖瓦窑集中的地方,每天浓烟滚滚。此乃谐音。以下还有一些谐音歇后语,不再注明。
5、蒲麻里的豆子——坏籽(坏子)
岷县东山区蒲麻乡因高寒阴湿,过去所产的蚕豆往往品质不好,坏烂的较多。这是一个属于骂人的歇后语。
6、马坞里的壁虱——倒吃客
用在主破客财的情形。这说的是既往,现今卫生情况已大为改观。
7、漳县的驴儿——来回脚
脚在这里是指拉运的货物。“拉脚”即跑运输,“脚户”即跑运输的人。漳县到岷县之间驴儿往返都有货可驮。
8、迭马里的秧歌——各扭各
迭马在西川,这里有岷县十八位湫神中的一位“艰难爷”,进城时以衣冠破旧,仪仗简陋有名,而且秧歌扭的十分凌乱,据说是故意装穷而回去时一过洮河上的迭马船到了所辖地域便又焕然一新。“拐子的尻子———各甩各”与此异曲同工。
9、石头上尿尿——溅哩(站哩)
“站里”是西川的一个小地名。“溅”这个字的读音岷县方言与普通话的声母不同,读如“站”。
10、东山顶上一盏灯——赫赫有明(名)
东山在岷县城周围来说海拔最高,其主峰海拔3144米。
11、九天阿婆养娃呢——云里呢么雾里呢
表示事情还很渺茫。
12、母猪噙的三字经——拿文时腔(傲慢斯文意)
讽剌那些咬文嚼字,装腔作势的人。
13、半夜里打呵欠——枉张的口
14、扳不倒换干粮——货不羸人
“不赢人”是不如人之意
15、有娃婆娘看戏呢——人里头有人呢
16、包谷面打浆子——免然
“免然”是不粘。“然”又是纠缠之意
17、曲蟮上墙——腰中无力
曲蟮即蚯蚓。
18、兰州麦子磨面呢——好淘(淘神淘气)
19、大腿上扎刀子——离心远着呢
20、老虎吃苍蝇——没处下爪
21、脚把骨上拴绳绳儿——拉倒(不干了)
22、毛蛋打酸梨——园打园(原打原)
23、姜家阿婆打姜家爷——姜打姜(将打将)
方言中的“将”是“刚刚”之意。“将打将”是刚好之意。
24、贼娃子上仰尘——踏一个窟窿
比喻做事步步不顺利,或心中有鬼,步步维艰。仰尘即顶棚,过去多是纸糊的。
25、结子骂仗——原话
结子即结巴。用在那些有言在先,前有先例,照例行事而不变的情形。
26、西番朝东寺——一目处心。
比喻心无旁骛,虔诚直至。

[ 本帖最后由 张润平 于 2010-6-17 09:48 编辑 ]

TOP

希望光临的先生,比照一下,你们当地有没有相类似的歇后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