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高考来临“抱佛脚”

高考来临“抱佛脚”

中国民族报 2012年6月5日  □ 本报记者 周芳



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专设的高考祈福平台截图(截至6月3日)。

  6月7日,今年的高考大幕即将拉开。

  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和祝福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倾尽全力的同时,很多还要为自己的子女上一道保险——祈求神灵的保佑。于是,每逢高考来临前夕,一些佛教名山、寺庙宫观香火兴盛,很多家长或是自己或是带着子女去烧“学业有成”香、拜佛祖菩萨、求保佑升学的挂饰……旁人在欣赏这道风景的同时,不禁发出 “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叹。

  网上拜佛蔚然成风

  近年来,每当高考来临前夕,除了庙宇中香火旺盛外,网上拜神求佛也成一景,各个祈福平台上,高考“信徒”众多。

  “祈求文殊菩萨保佑女儿心智大开,在今年的高考中急中生智,超常发挥,考上理想的大学。”5月25日,湖南省长沙市的李女士郑重地在某大型门户网站的高考祈福台上许下心愿。

  记者在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的教育高考专题页看到,一个专门的网上高考祈福台赫然在上。两尊金光闪闪的菩萨像分居网页左右,一尊是佛教中传说掌管智慧的文殊菩萨,一尊是掌管信心的普贤菩萨。看来,菩萨也有升学“主管”,这真是让记者补了一把 “宗教常识”。

  在这个网页上,网友点击菩萨旁边的祈福按钮,可以选择地区,填写姓名和心愿,进行网上祈福。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有数千人在网上祈福,其中有近80%是家长为儿女祈福。

  在祈福列表中,有来自河南、黑龙江、上海、山东、江苏、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等多地家长的祈福心愿,大多是希望神灵保佑子女高考顺利、为子女增强信心之类。

  内蒙古自治区的张女士向文殊菩萨祈福:“求文殊菩萨赐给我女儿智慧、灵气和好运气,保佑我女儿高考发挥出色!取得580分以上的好成绩!”

  “愿菩萨保佑我的儿子今年高考顺利,能考上985重点高校,我和全家给菩萨磕头了!”河南省郑州市的李女士虔诚许愿。

  记者又登录北京潭柘寺、沈阳青岩禅寺、武汉归元寺等寺院的网站以及一些佛教网站,在这些网站的祈福专题中,都有一些家长和考生专门为高考留下的祈福话语。

  家长和学生:看法各异,褒贬不一

  对于家长和考生临考前的拜佛祈福行为,记者采访了一些家有儿女的家长朋友,大家对此看法各异,褒贬不一。

  孩子正上初中二年级的赵女士认为:“为了高考求神问佛没有必要,那么多人考试,个个都灵验吗?本来孩子不紧张,往往是家长声势浩大,反而给孩子带来压力。”

  家有上高中二年级的孩子的李先生则提出了不赞成意见,认为此举不过是家长和考生寻求一些心理安慰。“家长带着孩子去依山傍水的清净之地调节一下紧张情绪,感悟一下禅道的超脱,这也是放松的独特方法,大家也不会真的把宝压在菩萨身上。”李先生说。

  记者同时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的10名在校大学生。在当年高考前夕,他们当中有3人由家人陪同或是家人单独去寺庙拜过佛。

  一位大三的胡姓同学说,高考前因为太紧张,她自己提出来让家人陪着去寺庙烧香求签,希望能够增加一份自信。 “其实我自己也清楚用处不大,权当放松减压吧。”胡同学笑着说。

  另外7位同学虽然没有直接或是间接参与,但也大都认为,高考前求神拜佛只是为了求得一种心理安慰。

  “考大学可能是我们农村学生唯一的出路,因此高考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我在高考前虽然没有去烧香拜佛,但我认为这也不是什么封建迷信,其实这就是在佛像前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感觉心里会踏实一点。”一位大三的马姓同学如是认为。

  而一位李姓同学则认为,高考前烧香可能涉及一个人的信仰问题。从佛教信仰方面来说,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信仰,这也是现代人对于佛、道教的一种误解。同时,高考来临“抱佛脚”,使得考生把重点不是放在复习而是放在求好运气上,这样会助长投机取巧的心理。

TOP

高考求佛与精致的利己主义

中国民族报 2012年6月5日  □ 张雪松

  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了,高考前“临时抱佛脚”,烧香拜佛求个高分数又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作为一名宗教学专业的高校教师,笔者对此颇有一番感慨。重大考试前烧香拜佛并不罕见,连平时没有什么香火的北京孔庙也门庭若市。笔者在台湾还看见将准考证复印件包裹着供品放在供桌上,大概是生怕神佛一时忙乱,忘记是谁在“行贿”。

  每到此时,笔者就很想问考前求佛的学生和家长一个问题,你们所填报的志愿有任何与哲学或宗教学沾边的院系吗?社会上既然这样流行烧香拜佛,这种现象不论好坏,至少似乎是在预示宗教应该很有市场,但是宗教学专业学生的工作却不容易找。学哲学就已经让人觉得“另类”,而学哲学中的宗教学,则是“另类中的另类”。

  如果不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其实有哲学系的高校都是很好的大学,即便是高校云集的北京、上海、广州,真正有哲学系的不过是为数不多的名校,而在哲学系里有宗教专业的则更是一个巴掌的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我们天天喊着信仰危机,要重视信仰问题,但看看高校中凤毛麟角的宗教学专业,就可以感知中国人的“口是心非”。

  这又回到一个老话题,即似乎中国人的信仰一直是“功利性”的。高考前求神拜佛是为了考一个热门专业,祈求千万不要被调剂到宗教学这样冷僻的专业。目的与手段的不统一,如何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呢?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为何还有这么多人在做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呢?这一方面是当代的“科举”在制度上的各种缺陷和不可预知性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与当今社会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功利、浮躁的心态密切相关。

  前不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语出惊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其实不止大学,我们整个教育体系乃至整个社会对个人的人格塑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个人的功利性压倒了社会责任感,那将是很可怕的,宗教信仰的方式也因而会被侵蚀。

  佛教的祈祷功德,是要回向大众的,“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有情无情,同圆种智”。笔者想,由于高考是“你死我活”的选拔性考试,考前求佛的人一般都不会有这样的境界吧。大多数人应该都是在认同当前高考体制的前提下,希望借此机会出人头地,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而已。

  高考前求佛,对于当前教育制度改革,对于佛教自身的健康发展,应该说都是一种伤害。

TOP

回复 2# 的帖子

还有一则趣闻,每年托福雅思考试前夕,都有很多学生到北京卧佛寺烧香祈福,原因是卧佛跟“offer”谐音,希望佛祖保佑能拿到国外大学的offer,由此人们也戏称卧佛寺叫 offer寺

TOP

大學生帶著簡歷拜神 臥佛諧音offer受青睞  

2009-02-11 08:45:49    華夏經緯網  


    前天(9日)是元宵節,在光孝寺、六榕寺不乏年輕人的“秉香膜拜”的身影,當中還有不少拿著簡歷的高校應屆畢業生。

  “這個春節多了很多學生來燒香拜神,有為讀書的,但最多的還是為工作。”光孝寺外好幾個賣香燭的店舖僱員告訴記者,從年初一到元宵,來上香的大學生絡繹不絕,“有的還不懂‘規矩’,連上香上多少炷都不清楚。”

  有意思的是,由於“臥佛”諧音“Offer(聘用合同)”,於是光孝寺內的漢白玉臥佛殿頗受大學生們的青睞。“我給臥佛敬了六炷香,希望找工能‘六六大順’。”就讀廣東工業大學的小張昨天一早特地從汕頭家裏趕來,宿舍還沒回就先到光孝寺“禮佛”。“大家都說這裡靈驗,還是得試試。”

  “不管結果怎樣,起碼多個辦法。”這是好幾位在寺院裏求神拜佛大學生給記者的答案。一位女學生無奈地說,“在人為的力量都已經全使上勁的時候,只能也去考慮‘非人為’的力量,不管行不行,就求心裏舒服,起碼自己盡上所有力了。”

  對部分家長的擔憂,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的一位學者則認為,這是他們的一種自我釋放壓力的方式,不必太過緊張,可多用諸如運動、心理傾訴、職業技能輔導等方式幫助學生減壓。(記者 謝苗楓 實習生 王芝露)

來源:南方日報

TOP

东方网3月21日消息:笔者昨天在位于北京西郊香山植物园看到,来卧佛寺的拜佛者中,年轻人居多,学生样居多,一问,居然还是本科生、研究生等高学历者居多。

生小孩求母子平安拜送子观音、开公司求生意兴隆找财神上香,在此类封建迷信活动日渐淡出都市生活的现如今,一些已有了高学历、还奔着国外去喝洋墨水的“寄托”(出国考试GRE和TOFEL的谑称)一族竟重新回归寺庙找寻自己的精神寄托。

这些莘莘学子们都是“留学症候群”:等待国外学校给予“offer”。在英语当中,offer是“出价、提供、给予”的意思,如果一个等待外国学校入学通知的学生拿到“offer”,就说明他得到了对方学校的奖学金,可以轻松出国留学。而“offer”的中文音译正好和“卧佛”接近,因而香山“卧佛寺”也就开始以“offer寺”受到“寄托”学子的青睐。这个在北京高校中广为流传的“典故”到底从何而起,谁也说不清楚。清华大学物理99级的一位正在等待offer的研究生自嘲地说:“其实说白了谁也不会把宝押在求神拜佛上,只不过感觉自己应该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在漫长的等待中总想自己做点什么好快点拿到通知,所以既然别人都来这里,我也不妨来走走。”

这种在做着出国梦的学子中到处传染的复杂情绪今年似乎显得特别强烈。美国ETS考试中心一纸对中国考生GRE成绩质疑的通知,让中国考生的心更加七上八下。据卧佛寺管理处的同志介绍,从去年冬天开始,来卧佛寺的大学生明显比前几年多,“而且有的时候还是顶着寒风来的,看着比一些老年人还虔诚,真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位姓刘的中年游客看到这一现象也不解地说:“这些要出国的大学生素质应该更高一些,怎么也会这么迷信呢?”

一位网名叫飞猫刷刷的学生在清华BBS上面贴出了自己两进卧佛寺的经历,“记得那是冬天的一个星期天,寒风凛冽,我冻得发抖,我的心更冷……材料刚寄走,由忙碌的状态突然变为等待。对前途,我没有信心,仿佛已经把我的未来,交给了冥冥之中。我踏上了去往卧佛寺的车。”那么他真那么相信吗?他又接着写道:“其实我们都知道,offer寺和offer无关。相信也不会有人因为看了我的文章就会相信offer是由神佛所带来。”

北京大学历史系一位刚拿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入学通知的女研究生说:“本来就打算今天来的,不想竟然收到通知书了……仍然还来,也正好当成出游,轻松轻松,顺便还个愿。”“要说信,其实谁会真正相信呐。”

挤着搭乘出国航班的大学生还得增加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出国的考试能否通过,靠的只能是自己的本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