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川南筠连民歌

川南筠连民歌

筠连①民歌《梁祝》
正月好唱祝英台,鸟为食来人为财;
是非只为贪花嘴②,照小③是为送灯台。
二月好唱祝英台,蚕子蛹蛹纸上来;
蚕子不吃老桑叶,要吃后园嫩桑苔;
隔壁有个蚕花姐,手提鹅毛洒下来。
三月好唱祝英台,一对阳雀催歌来;
一催主家忙下种,二催祝家上花台。
四月好唱祝英台,田中秧苗无人栽;
英台下田栽三手④,洗手上田谷花开;
一根谷杆结三颗,自从那年你归来。
五月好唱祝英台,一对轮船回水来;
上船载的梁山伯,下船载的祝英台。
六月好唱祝英台,一把蓝伞就地来;
蓝伞脚下牵红线,梁山接过祝英台。
七月好唱祝英台,阎王回去放鬼来;
家家门前烧袱子⑤,一家老小哭哀哀;
只有小的哭老的,哪有老者哭少年。
八月好唱祝英台,八天八夜鹌⑥回来;
鹌鹅云中折了伴,梁山折了祝英台。
九月好唱祝英台,红缸造酒满缸香;
人家造酒有夫吃,英台造酒无夫尝。
十月好唱祝英台,同辈柳州读书来;
白天读书同桌子,夜晚写字同灯台。
冬月好唱祝英台,马家儿子接亲来;
有年有月坟张口,无年无月马家台。
腊月好唱祝英台,梁山死了路边卖;
男的过路烧张纸,女的过路脱双鞋;
烧张纸来要钱卖,脱双鞋是手上来。
注释:
①首见“筠连”,读者每感疑惑,此乃何地,处于何方,故余不得不做一番解释。该地处于川滇结合部,属宜宾市管辖,为川省最南小县,困于山岭阻隔,交通不便,故古制最为完整,不受外界干扰。人皆尚义,有古时尧民风范。此地亦是余家乡所在,录此篇,以示怀念。
②贪花嘴,应为川南原始方言,意为某人喜说长道短,搬弄是非,现已无此用法。
③因此歌是据乃母录音而成,此二字余实不解其意,吾母谓为“丫鬟”之说,据传录,祝英台有丫鬟名曰银心,故余从母之说,若有牵强附会之处,还望诸君海涵。
④手,插秧术语,大概是说一个来回。
⑤袱子,纸钱,每逢节气,火化以奉祖先。
⑥鹌,应是一种鸟称,与下文“鹌鹅”相呼应。
附:
这是一首传唱于四川南部与云南接壤的一个小县筠连的民歌,内容源于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梁祝》,全文是根据母亲录音写成,由于民歌传唱的渐变性,有些字词已经难寻原意,且又是方言民歌,故读者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全文若用四川方言读出,则字字押韵,朗朗上口,而其他语言则难有这种效果,这也足见民歌强烈的地方性特点。但是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在字里行间我们仍然能感受到梁祝生离死别的悲剧性意义。聪明的读者会发现,该民歌并非完全讲述梁祝的故事,倒像是一首劝农歌,养蚕、下种、插秧、酿酒、做鞋……可见先民是多么的智慧,寓教于乐,娱乐与教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该歌名虽《梁祝》,主角实为英台,可见谁说女子不如男。
以一女儿身,习得孔家文;同室相学业,共枕相与眠;山伯真君子,时久感情深;可怜缘分尽,鸳鸯各自飞;天地感真意,化蝶双双归。
晚生录拙作于此,请诸君代为指正,不吝赐教。

[ 本帖最后由 吴新锋 于 2012-11-24 23:23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吴新锋 宝葫芦 +60 精品文章 2012-11-24 23:24

TOP

回复 2# 的帖子

老师谬赞,能得老师赏识,分外荣幸。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湖北武当地区与川南相隔甚远,但学生以川方言读之,仍觉句句押韵,其味无穷,可证民间歌谣义理相同。上次学生所发梁祝歌,仅为梁祝故事之开篇,就如同目录一般,而梁祝故事在学生家乡至今仍然感人至深,若老师不弃,择日学生权将家乡版梁祝故事附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