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022民间文学N301第二十三小组 [打印本页]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9-14 17:10     标题: 2022民间文学N301第二十三小组

请大家展开讨论:结合专业谈论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本帖最后由 宋睿仪 于 2022-9-14 17:12 编辑 ]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9-14 17:38     标题: 汉阳高龙龙舞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龙舞风格迥然不同。
  根据龙的造型来区分,龙舞有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多种形态,龙的形态不同,其舞蹈造型和舞蹈技法也各不相同。中国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由“请龙”、“出龙”、“舞龙”、“送龙”等环节组成。龙舞中蕴涵着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阳高龙是湖北特有的一种龙灯艺术,盛行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江堤乡、永丰乡及蔡甸部分地区。它起源于唐代贞观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汉阳高龙采用竖式舞法,与其他各种龙灯均不相同,其扎制、开光及相关的焚烧抢福活动也颇具特色。高龙的龙头高4米多,重40公斤,显得格外高大威猛,舞起来更是气势非凡。高龙舞表演场面宏大,气势壮观,其中舞龙头的动作套路包括叩高龙、扫高龙、举高龙、抖高龙等,表演者口衔齿托,将几十公斤重的高龙舞得飒飒生风,活力四射。】

我个人的经历:在疫情之前我们的街道每年元宵都有舞龙的活动,有一年就使用了这种高龙,高龙不同于常见的布龙,布龙由龙头和相连的布制的长长的龙身组成,需要一队人马配合舞龙,在空中翻飞盘旋追逐龙珠,高龙更像是一个大型的灯,是硬质、直立的,体积更大,重量更重,往往只需要一个人舞龙。

结合我的专业来谈,我会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舞龙文化的宣传教育:我认为可以利用电化教育的技术,比如教育录像可以用于虚拟参观和访问,那么在教室这样的有限场合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各种龙舞,还可以使用虚拟现实的技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习者亲身体验舞龙,使学习者进一步了解龙舞文化,喜欢龙舞文化,寓教于乐,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同时激发大家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鼓励大家进一步了解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还有一个与之相似的例子,我们学院赵刚老师的团队曾经开发了一个可以手势控制的电子屏用于景区内的文化传播,该设备可以通过对手势或者动作的捕捉识别指令,呈现不同的当地非遗知识,我认为这也是教育技术应用于非遗文化宣传的途径之一,且突破了教室的局限,面对更广泛的人群。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9-14 17:49     标题: 天下第一陵——伏羲太昊陵

我的家乡河南淮阳是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全国最大的内陆环城湖和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伏羲陵。
     我们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到过很多《诗经·陈风》的作品,陈风指的就是古名陈州的淮阳。然而淮阳的历史比想象中的更加久远,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长达六千五百年的历史。我关于故乡印象最深的便是每年的太昊陵庙会,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大家都去朝圣伏羲,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都不足以形容其盛况,甚至在2008年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约82.5万)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去伏羲陵烧香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习俗,但是身在其中的我感受到的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祝愿家人平安健康或是家族人丁兴旺亦或是子女学业有成。太昊陵香火不绝,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祝福也一直都在。
作者: 孙紫欣    时间: 2022-9-14 21:27     标题: 鄂州非遗——雕花剪纸

流行于鄂州的雕花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早年的《武昌县志》中就有清代光绪年间雕花剪纸发展状况的记载。1885年鄂城开始形成带徒学艺、专事花样制作出售的雕花剪纸行业。1935年鄂城花样剪纸工会成立,以戴汉生、廖云鹏为会首,会员达到150人,剪纸艺人活动的范围遍及周边五省,在以鄂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域内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剪纸行业。鄂州雕花剪纸艺人身背花样箱,手摇货郎鼓,走村串户,出售“花样”,影响广远。
鄂州雕花剪纸是湖北地方民俗的重要载体,题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示出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些雕花剪纸主要包括帽花、鞋花、拖鞋花、袜底花、扣带花、背心花、兜花、围涎花、枕头花、帐沿花等品种,创制过程中刀剪俱用,完成的作品构图匀称,风格流畅细腻,生动传神,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新中国成立后,人称“花样窝子”的燕矶、华容等地成立了雕花剪纸互助组,先后创制出两千余种剪纸花样。
        近年来,鄂州雕花剪纸艺人年事已高,健在者寥寥无几。雕花剪纸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日渐凋零,几近失传,急需有关方面迅速展开抢救保护工作。
      我曾亲自参观过鄂州市博物馆,被雕花剪纸的精美与生动所触动,剪纸虽然只是一张纸,却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美好期望,作为师范生的我,在未来教育的时候应该主动肩担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9-20 21:20     标题: 本周讨论【家乡的非遗美食】

本周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家乡的非遗美食】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9-20 21:27     标题: 非遗美食——周口逍遥胡辣汤

说到河南美食,大家应该能想到胡辣汤,离乡的日子我时常会想念那份味道。早上喝一碗儿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再搭配经典老三样——水煎包、油馍头和肉盒,让人十分怀念。
  正宗的胡辣汤中只用胡椒不用辣椒,而是胡乱辣,各种辣味加在一起。据我所查,适量食用胡辣汤有温中散寒、醒脾开胃、行气除湿等作用,而它的发展也大有渊源,相传逍遥胡辣汤的来源可追溯到宋徽宗年间。宫中御膳厨师,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御厨奉与徽宗品尝,龙颜大悦,问之为何汤,御厨回答是“延年益寿汤”。遂留御厨于宫中,并赐御厨姓赵。后宋朝遭遇“靖康之乱”,金兵攻破宋都开封,赵御厨因兵乱南逃,落泊于西华逍遥镇,“延年益寿汤”也随之落户于此。经过民间若干年的加工发展,一种以适合北方人口味、辣味醇郁、汤香扑鼻的胡辣汤在逍遥镇诞生。希望大家都能有机会品尝胡辣汤这种美味。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9-21 14:31     标题: 非遗美食——武汉小桃园煨汤技艺

煨汤文化在武汉源远流长, “无汤不成席”也成了宴席上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武汉煨汤技艺(武汉小桃园煨汤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说到武汉的煨汤文化,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排骨藕汤。当天气渐凉,适合煨汤的藕也要上市了。或许是“千湖之省”的缘故,藕和湖北有着说不出的缘分,夏天的藕带脆嫩清甜,秋冬的滑藕片裹着汤汁,甜、脆、多汁,等到深秋或冬天,藕汤的季节才正式来临。为藕汤的使用藕与炒滑藕片的菜藕不同,本地人称之为“粉藕”,顾名思义,是可以煨粉的藕,粉是与脆相对的一种口感,与煮透了的土豆相似。选藕是有学问的,煨汤非粉藕不可,如果使用菜藕,即使长时间的煨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食材,煨汤的容器,我们称之为“铫子”也是一门学问,铫子不好,也会影响煨汤的效果。在湖北煨藕汤,往往选用粗砂铫子,将洗净切块的藕与排骨或者筒子骨一起长时间的小火慢炖,随着食材的精华逐渐融合在水中,香味也从盖子的缝隙里钻出调皮的刺激着我们的嗅觉,藕的香甜和肉香结合,令人食指大动,那醇厚鲜甜的汤仿佛已经在舌尖了。
       在武汉,煨汤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怀,童年里家家添的一碗堆的冒尖的藕汤,就是冬天的温暖,在那缓缓上升的热气里,我们穿越时空,看见童年的倒影。
作者: 孙紫欣    时间: 2022-9-21 21:27     标题: 非遗美食——鄂州樊口武昌鱼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主席的一首《水调歌头·游泳》使武昌鱼传遍大江南北,1965年武昌鱼被正式定名为湖北省地方风味菜肴,成为鄂菜的当家美食。武昌鱼制作技艺也成为了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武昌鱼的原产地不是现今的武昌,而是现在的鄂州市,在三国时称“武昌”。据史书已载,孙权巡游湖北鄂城,发现城南几十里许有座小山,名叫武昌山,以武为昌,正合以兵戎起家的孙权心意,即将鄂城改为武昌,同时还发现这里有一种滋味特美的鳊鱼,遂命名为“武昌鱼”。孙权定都武昌后,尽情享受武昌鱼,并用来赏赐功臣。说明三国时期武昌鱼美味已被推崇。

营养价值
武昌鱼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7%,属于优质蛋白质。鱼肉肌纤维较短,组织结构松软,消化吸收利用率高。鱼皮、鱼鳞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鱼体中含有钾、钠、钙、磷、铁、锌、铜、硒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鱼骨等组织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武昌鱼具有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

制作技巧
随着时代的发展,烹饪武昌鱼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从传统的蒸、煮、炙三种,发展到清蒸、油焖、网衣、滑溜等多种方法,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鱼别具一格,特点是口感滑嫩,清香鲜美。清蒸武昌鱼选材要求高,通常只用团头鲂。成菜鱼形完整、色白明亮、晶莹似玉;鱼身缀以红、白、黑配料,素雅绚丽。口感鱼肉鲜美,汤汁清澈,原汁原味,淡爽鲜香,外带姜丝麻油,香气扑鼻。

在我国悠久灿烂的鱼文化史上,武昌鱼以其优美的体形、甘醇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以及灿烂的文化名扬四海。如今,武昌鱼已经成为湖北和鄂州的一道当家名菜。无论是外地客人,还是国际友人,到了鄂州,都要尝一尝武昌鱼。品尝武昌鱼,除了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我们从中也能体会到楚地深远的历史与中华美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9-27 20:57

本周讨论的主题是【家乡的非遗民间故事或传说】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9-28 14:31     标题: 非遗故事——武汉黄鹤楼传说

黄鹤楼传说是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楼为故事发生地域或与其有关的传说组成。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丰富多流。它的源流,始于三国、南北朝。其时战乱频仍,政治黑暗,人生痛苦,为佛、道二教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人们希冀超脱苦难的现实,把希望从今生移到来世,从地上转向天国,幻想超尘出世,羽化而登仙,于是“仙人乘鹤”的故事便应运而生。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南朝祖冲之《述异记》,但此书已失传。现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保存在萧子显《南齐书》中,以后又有四部正史和一些重要典籍、传奇记载。
  黄鹤楼传说大体分为三类,即神仙传奇、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其基本篇目有《子安驾鹤》、《费祎升天》、《仙人吹笛》、《橘皮画鹤》等数十篇。
黄鹤楼传说始于南北朝时代,最早记录黄鹤楼传说的是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的志怪小说《述异记》载有江陵荀瓌在黄鹄(鹤)楼遇见驾鹤之宾的故事。公元526年,萧子显在《南齐书》中说:“仙人子安曾乘黄鹄飞过黄鹄矶”。
唐朝时期,驾鹤之宾的故事变成了费祎驾鹤返憩于黄鹤楼的故事;
北宋时期,出现了一个老兵在黄鹤楼仙人洞遇见仙人赐金的传说,苏东坡写长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记其事;
元代时期,吕洞宾与黄鹤楼的故事已流传甚广,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即有吕洞宾在黄鹤楼卖墨的故事,而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杂剧中,还出现了“刘玄德黄鹤楼私遁”的传说;
明代时期,吕洞宾在黄鹤楼的故事越传越丰富,如说他在黄鹤楼卖桃,及一小吏食枣仙去之类;同时还流传着辛氏在此卖酒遇仙的故事;
清代时期,与吕洞宾有关的建筑越来越多,如吕仙亭、吕仙祠、吕祖阁等建筑都是祀奉吕洞宾。元明清时代的黄鹤楼,以吕洞宾的故事为最多。
自近代至当代,又出现了一些平民传说,如“黄鹤楼上吃西瓜”“黄鹤楼上飞金叶”“黄鹤楼上看翻船”等。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9-28 16:24     标题: 平信桥——韩信的故事

在我的家不到两百米的距离,有一座名为平信桥的小桥,这座桥的故事就如它的名字一样,背后有着汉高祖刘邦智擒大将军韩信的故事。
  韩信,秦末淮阴人,没落贵族出身。其幼年就胸怀大志,后经多方辗转归顺汉主刘邦,经萧何力荐被拜为大将军。韩信不负众望,他带领大军出奇制胜,所向披廉,伐魏、举赵、降燕、破楚将龙且于潍水,定齐地。在刘邦麾下建立盖世功业,被封为齐王。汉五年,与汉师相会围项羽于垓下,逼得项羽于乌江岸边刎颈自尽,后被刘邦徙封为楚王。韩信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兴三杰。项羽败亡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1年,韩信收留敌将钟离昧被告发。本来韩信功高盖主,就令汉高祖心存芥蒂。加上这一事件,更使高祖刘邦大怒,欲亲征讨伐韩信,被谋士陈平劝止。汉高祖六年,陈平献计道:“南方有云梦泽,以天子令召诸侯在云梦泽会猎,陈城(今淮阳县城)在韩信封地西界,且在去云梦泽的驰道上,令诸侯们在陈城会合,到时候韩信必出城迎候、令武士擒拿即可。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故到湖北云梦泽巡察、命韩信只身前往陈城之地迎驾。韩信闻召后非常恐惧、有心叛离刘邦、又恐负刘邦知遇之恩。内心犹豫不决之时,有手下人献计:斩钟离味人头、献刘邦以示忠心。钟离味闻言怒斥韩信:“只要有我在军中,你见刘邦无性命之虞,但你卖友媚主不是君子!”言毕自杀。韩信果然持其头出陈城西门迎候刘邦、被武土捉拿,载归洛阳。
  当韩信的囚车从淮阳西门经过时、淮阳百姓均知韩信此去必凶多吉少。刘邦因其无反叛实状,贬其为淮阴候,但一直被软禁在京城。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北征平叛。因禁在长安都城的淮阴侯韩信,被刘邦夫人吕后及谋士萧何算计,诱骗至洛阳长乐宫钟室被众言女杀害。后人在韩信墓前的祠堂书有对联:“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恰如其分地诠释了韩信一生。韩信死后、刘邦以道家“阴阳五行”论中阳克阴的理论,把韩信的落难地陈郡更名为淮阳国、封儿子刘友为淮阳王、内隐含黜治淮阴侯韩信之意,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而淮阳百姓因韩信被捉于陈地,为不忘其在陈作战功绩,便改准阳西门为平信门,门外护城河上拱桥改名为平信桥、城西乡改称“平信乡”。
作者: 孙紫欣    时间: 2022-9-28 18:31     标题: 梁子湖的故事

鄂州梁子湖,因湖中梁子山而得名,并以梁子山为界,分为东梁子湖和西梁子湖。东梁子湖属鄂州,西梁子湖属江夏。
  梁子山,民间习惯称梁子岛。梁子岛上的居民,又具体称梁子山为大山、长山,或者笼统称之为后山。《武昌县志》载:“梁子山,在县西南七十里梁子湖中,高里许,周十余里。石壁峭立,四面临水。北曰七星山,西北隔水里许曰师姑墩,西距江夏青山三里,南为梁子镇,隔水里许为香炉山。”
  相传在很早以前,今梁子湖所在地界为高唐县。高唐县城里有孤儿寡母,家贫人善,舍己助人,远近闻名。一天,一道人乞讨着来到母子家门前,有意向其吐露:“高唐县将要沉陷。只要县衙门边石狮子口里流血,你们就赶紧扎一木排自救,可保无事。”说完便消失了。
  母子俩几分惶惑,又不敢声张。这以后,母亲天天一大早就打发儿子到县衙门口去看石狮子口里是否流血。日子长了,被县衙斜对面的一屠夫发觉。屠夫问明原委,想开个玩笑,于是当夜,他将一盆猪血泼在石狮子口里,看上去狮子口里血流不止。
  第二天一早,大嫂的儿子跑去一看,连忙跑回家将此事告诉母亲。母子俩赶紧拆了茅屋,扎成简易木排。果然还未过中午,天崩地陷,大雨倾盆,高唐县瞬间成了一片汪洋。母子俩依靠提前扎好的木排,躲过劫难,漂到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山上,靠着在山里开荒种地,下湖捕鱼,安定下来。随着四面八方投靠的人慢慢增多,山边渐渐形成了一个热闹的水上集镇。人们为纪念收留他们的娘儿俩,便把这座山叫作“娘子山”,把这个环山的孤岛叫作“娘子岛”。当地方言“梁”与“娘”同音,以后逐渐被称为“梁子山”“梁子岛”。沉县为湖的这片湖被称为高唐湖。
        这便是梁子湖名字背后的故事。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0-4 21:53     标题: 本周讨论主题【家乡的文物】

请大家讨论【家乡的文物】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10-4 21:56     标题: 文物故事——金代白釉黑花梅瓶

梅瓶原称“经瓶”,最原始的用途与贮酒有关,后来则逐渐演变成一种陈设用品,用于插花与观赏。这一历史在许多梅瓶的铭文中都有所反映。在出土的一对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上发现了“清沽美酒”“醉乡酒海”的诗句,可见当时的梅瓶确实被作为盛酒用器,其腹大口小的造型,的确方便盛酒与倒酒。明代之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梅瓶的观赏价值,其优雅造型,也符合皇家敦厚宏阔的美学标准,又可以为酒桌宴饮增添不少风雅。因此,梅瓶的储酒功能被逐渐弱化以致遗忘,明清传世或出土的梅瓶,大多是以陈设器、观赏器而存在。
饮酒、插梅,作陪古人的浪漫生活,或许正是这件金代白釉黑花梅瓶的原本使命。而出土于周口一条古河道的它,又不禁让人对它的身世浮想联翩。
回望周口漕运史,悠悠水波,承载了多少南来北往的清梦和佳话?船行缓慢,无数漫长的航程,又烦扰了多少心神,滋生了多少愁绪?这件梅瓶,或许就是船上的人为解长途漫漫无聊之闷,喝完酒后随手丢进了河道中;或许是瓶中之花凋零后,瓶子也成了弃物……它的主人或许是个官吏,或许是个商人,或许是个酷爱喝酒的诗人,又或许是繁荣的周家口吸引了远方客商携美眷定居……它在古河道中沉睡千年,怀着古人慢生活中的一抹诗意,一觉醒来,抹一下惺忪的睡眼,不论秦汉,无论魏晋,不觉已换了人间。浮沉千年,它幸与世人见面,无论如何,到了周口市博物馆,请一定要去与它打个照面。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0-5 21:49     标题: 家乡文物——曾侯乙编钟

1978年,湖北随州市郊外的鼓脚出土了2400多座墓葬,出土了土制礼器、乐器、漆木、金玉器、武器、车马和简派15000多件。这么丰富的墓葬表明墓主人是当时的诸侯国君曾侯乙。
         在曾侯乙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曾侯乙编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出土时,场上所有人都为这件精美的铜器惊叹不已,2400多年来,大小编钟整齐地挂在木制钟架上。只有中间位置为楚惠王赠送的钟,重量过重落在地上,楚侯乙的碑文也证实了墓主的身份。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huī)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
        64件铜制双音钟,十二律齐全(除楚王送的铜钟),其表架长78厘米,高265厘米,重5吨左右。整个编钟分为三个层次,八个编钟挂在曲尺形状的铜木钟架上。每个钟可以演奏三度音阶的双音,整套钟的音域为五个半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十二律一致,可以旋转。
       曾侯乙编钟,音域广阔,音色优美,代表着中国古代铜铸造技术和音乐的高水平。曾侯乙编钟铭文中,有关记事、音标、律名关系的错位金句2828字,以及钟架梁、编悬器上的玉器铭文、玉箱铭文共3775字,是研究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对研究我国音乐器的发展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实物价值。这个编钟也是国家首次禁止出国展览的展品,是湖北省博物馆镇馆的宝物,可以看出曾侯乙编钟的重要性。
作者: 孙紫欣    时间: 2022-10-5 23:51     标题: 鄂州文物——青铜神兽镜

神兽镜是以高浮雕手法表现主题纹饰神仙图像、龙虎禽兽等题材的铜镜,流行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北鄂州、浙江绍兴是神兽镜的集中发现地。
       以高浮雕手法在镜背表现神仙图像和神禽异兽纹饰是神兽镜的最大特色,其中的神仙图像多为天皇、五帝、东王公、西王母等,神兽多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这些神仙图像和神禽异兽的镜背均呈内外两区布局,内区多为天皇、五帝、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仙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兽形,外区多为半圆方枚带或铭文带。这种布局不是古人的随意摆布,而是古人宇宙观念和宗教、伦理等思想的真实反映。
       1972年5月,在鄂钢西山铁矿出土了直径为13.2厘米的建安十年重列神兽镜,其铭曰:“建安十年,吾作明镜,幽湅宫商,周刻容象,五帝天皇,伯牙弹琴,黄帝除凶,朱鸟玄武,白虎青龙,君(宜)高官,位至王公,子孙番昌。”直铭在镜钮钮孔上下的长方框内,上方的为“君宜官”,下方的为“长吏”。在这枚直铭重列神兽镜背纹中,塑造了众多的神人形象。由于神兽镜构图复杂,目前还有一些人物形象尚待挖掘。但是古人的宇宙观和宗教、伦理思想能得到基本体现,这些是研究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宗教、伦理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0-12 12:52     标题: 本周讨论主题为家乡故事展示项目【太昊陵】

请大家畅所欲言。讨论太昊陵的故事或者你的启发,看法。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0-12 19:13     标题: 太昊陵故事&启发

【太昊陵故事】太昊陵与朱元璋
      太昊陵占地875亩,有三道皇城,此格局是朱元璋仿照南京明皇宫所建的。
      在他起兵抗元时,一日战败,被元兵追杀。他逃到太昊陵伏羲庙中祷告说:“如果人祖爷能佑我无事,今后一旦得了天下,便照我的宫殿为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他话音刚落,几只蜘蛛飞快的在庙门结起了网。元兵追来,一看庙门被蜘蛛网所封,认为长久无人进入,便追向他处。此后,朱元璋得了天下,便实践了诺言。

【太昊陵故事】太昊陵与苏小妹
    太昊陵中,大多为明代建筑,宋代前的建筑仅留下苏东坡妹妹苏小妹的一块墓碑。
    宋神宗年间,重修太昊陵,欲在陵前建一丰碑,知苏东坡正附近,便派人前往,请他题写“太昊伏羲氏之墓”七个大字。纸墨送到时,苏东坡外出游玩未归。苏小妹来到书室,见桌上纸墨笔齐全,便一挥而就。苏东坡回来,见苏小妹把个墓碑写得苍劲有力,就赞叹不已。不过他连叫可惜,因为苏小妹把“墓”写成“莫”字了。此刻苏小妹在一边仍得意不已,苏东坡细细一想,才恍然大悟,连称“妙极”。原来苏小妹这是以大地为土。现在看去,太昊陵碑上的“墓”字确实模糊不清,下似无“土”。

【启发】太昊陵历史悠久,不仅代表着人类起源的传说,也承载着历朝历代的记忆。太昊陵不仅是对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的纪念,也是中华大地几千年悠久历史的瑰丽画卷,古人门的兴建、扩建、修缮、装饰,都留下时代的痕迹,留存了岁月长河中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10-12 20:51     标题: 伏羲的故事——创世神话

诞生:传说华胥氏生活在8000年前,称为史前时代。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说:“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
相传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
生平:(创世神话)
楚帛书甲篇释文说: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柟,老四叫墨干。一千数百年以后,帝□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还造了天盖,使它旋转,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人们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视天神。帝□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后来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一日夜分为霄、朝、昼、夕。
离去:为了祭祀伏羲,缅怀先人,后人为之建庙立碑处不少,但伏羲葬在何处,在全国有地可查的就有两处:一曰山阳高平;一曰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区)。历史记载最早的当推山阳高平(治所在今微山县两城乡驻地)了。魏晋间医学家皇甫谧著《帝王世纪》中记载:“冢在山阳高平之东也”。唐李吉甫《十道图》中记有:“兖州之境伏羲陵”。据考古学家说,最早皇帝墓叫冢。自从汉朝开始才把皇帝坟墓称为“陵”。古高平县在唐时已废,属方与县(今鱼台县),归兖州辖。
太昊陵占地875亩,规模宏大,始建于春秋时期,增制于唐代。 [22]  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23]  历代帝王曾51次亲自来此祭奠。 [24]  1997年6月2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亲笔题写“羲皇故都”四个大字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10-12 20:53     标题: 伏羲的故事——八卦祖师

八卦祖师
传说伏羲因为制造八卦,人奉之为天神,尊其为八卦祖师。远古时代,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人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们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都问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时,感到很茫然,人们为此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伏羲经常环顾四方,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他看到中原一带蓍草茂密,开始用蓍草为人们卜筮。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里捕鱼,捉到一只白龟,他赶快挖了一个大水池,把白龟养了起来。一天,伏羲正在往白龟池里放食物,有人跑来说蔡河里出了怪物。他来到蔡河边一看,只见那怪物说龙不像龙,说马不像马,在水面上走来走去,如履平地。伏羲走近水边,那怪物竟然来到伏羲面前,老老实实地站那儿一动不动。伏羲仔细审视,见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节蓍草梗,在一片大树叶上照着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下来。他刚画完,龙马大叫一声腾空而起,转眼不见了。大家围住伏羲问:“这是个啥怪物呀”伏羲说:“它像龙又像马,就叫它龙马吧。”
伏羲拿着那片树叶,琢磨上面的花纹,怎么也解不开其中的奥妙。这天他坐在白龟池边思考,忽听池水哗哗作响,定睛一看,白龟从水底游到他面前,两眼亮晶晶地看着他,接着向他点了三下头,脑袋往肚里一缩,卧在水边不动了。他面对白龟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渐渐地,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圈儿十二块,最外圈儿二十四块,顿时心里亮堂了,悟出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惟一阴一阳而已。伏羲画出了八种不同图案即八卦图。
作者: 孙紫欣    时间: 2022-10-12 21:58     标题: 太昊陵给我的感悟

中国有两处祭拜伏羲的胜地,一是甘肃天水伏羲庙,二是河南周口淮阳太昊陵。这两地连成一条线,代表着畜牧向农耕进化的过程。在河南平原这片丰腴土地上生活远比崎岖的陇山容易。伏羲氏带领着族群一路向东,顺着渭河、黄河,过秦岭、出关中,到了淮水之阳这片水草丰茂之地,遂决定停下来,驻扎宛丘。这一迁徙为而后向神农氏的农耕文明时代交接起到了关键作用。   
   淮阳太昊陵有65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曹植在此写过《伏羲赞》,唐太宗为太昊陵颁诏禁民刍牧,宋太祖将太昊陵列为全国祭祀伏羲的专地,到了明朝更是大兴土木扩建,被朱元璋确定为祭祀伏羲的唯一合法场所。这项高规格的祭祀活动为后代帝王所效仿,直至清末,帝王遣官致祭达52次,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二月古庙会。
    太昊陵的宏伟让我感受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深度,我为自己炎黄子孙的身份感到骄傲,感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使命与责任。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0-18 19:43     标题: 本周讨论主题【家乡的文学作品】

请大家讲一讲家乡的文学作品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0-19 20:22     标题: 家乡文学作品——湖北楚文化

楚文化,乃先秦时代一种历史悠久的区域文化。时间上讲,楚文化是随着楚国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空间上说,又是随着楚国疆域的不断拓展而扩散的。
楚文化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它崇尚自由,富有激情,善于想像,善歌好舞,但也信鬼好祠,重神厚巫,原始文化的味道甚浓。
有学者将楚文化构成大概纷呈以下几类: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文学哲学等。
文学方面,中国先秦楚文化的文学有座里程碑——《楚辞》。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师培称其为“中国文章之祖”,南北朝沈约也讲过“一世之士莫不同祖风骚”。可以说,《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四大体裁文学如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皆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10-19 22:09     标题: 家乡文学作品——诗经陈风

《诗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 汇集了采自15个地方的民歌,其中有采自陈国的民歌10首,故名《诗经·陈风》。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翻译:
你舞姿热情奔放,在宛丘山坡之上。我诚然倾心恋慕,却不敢存有奢望。
你击鼓来声声传,宛丘之下舞翩然。无论寒冬和炎夏,手持鹭羽舞姿美。
你击缶来声声响,宛丘道上欢舞。无论寒冬和炎夏,手持鹭羽舞姿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跳舞的巫女的喜爱之情,全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热烈。在保留原始宗教的某些狂热性、巫风炽盛而四季巫舞不断的陈国,男子被一位巫女舞蹈家的曼妙舞姿所深深吸引,却不敢奢望能够与她在一起,只是远远地关注她的一举一动。言语间透露出对巫女的爱慕之心。
此诗在技法风格上颇有特色。首章表达了诗人不能自禁的爱恋之情,次二章用白描手法,无一句情语,但所描绘的巫舞场景,无处不透露出巫女的吸引力,无声地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关注和爱恋。牛运震《诗志》评此诗曰:“一头两脚,一曲两直,别格活调。”
作者: 孙紫欣    时间: 2022-10-20 00:39     标题: 文学作品中的鄂州

鄂州古称武昌,自古就是文化盛地,与鄂州有关的文学作品也数不胜数。爱国诗人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留下“乘鄂渚而返顾兮,欸秋冬之绪风”的慨叹。李白在鄂州写下了“峨峨楚山,浩浩汉水。黄金之车,大吴天子。武昌鼎据,实为帝里”的辉煌诗篇。除此之外,李白在在寄居鄂州的时间里,先后游过钓台,黄龙矶,南楼(鼓楼),西山等著名历史景点。陪宋中丞南楼夜饮之时,李白作下《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我心还不浅,怀古醉余觞。北宋年间,黄庭坚在贬谪期间,途经武昌,游西山,与友人在此阁中欢宴。时值夜雨,遂宿僧舍,黄庭坚听雨赋诗,作下《松风阁诗》。可见鄂州文化的繁华与源远流长。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0-26 13:07     标题: 本周话题【鄂州剪纸】

本周我们围绕调研主题【鄂州剪纸】展开讨论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0-26 18:52     标题: 鄂州雕花剪纸

流行于湖北省鄂州的雕花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早年的《武昌县志》中就有清代光绪年间雕花剪纸发展状况的记载。1885年鄂城开始形成带徒学艺、专事花样制作出售的雕花剪纸行业。1935年鄂城花样剪纸工会成立,以戴汉生、廖云鹏为会首,会员达到150人,剪纸艺人活动的范围遍及周边五省,在以鄂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域内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剪纸行业。鄂州雕花剪纸艺人身背花样箱,手摇货郎鼓,走村串户,出售“花样”。
  鄂州雕花剪纸是湖北地方民俗的重要载体,题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示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些雕花剪纸主要包括帽花、鞋花、拖鞋花、袜底花、扣带花、背心花、兜花、围涎花、枕头花、帐沿花等品种,创制过程中刀剪俱用,完成的作品构图匀称,风格流畅细腻、生动传神,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于一体。新中国成立后,人称“花样窝子”的燕矶、华容等地成立了雕花剪纸互助组,先后创制出两千余种剪纸花样。
  近年来,鄂州雕花剪纸艺人年事已高,健在者寥寥无几。雕花剪纸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日渐凋零,几近失传,急需保护。
【制作】
鄂州雕花剪纸制作花样的主要工具有剪刀,刻刀,纸张,蜡盘,磨墨,磨石,针锥,煤油灯,镊子等。由于花样的外沿和中间较多镂空的地方都是用剪刀剪制而成,所以剪刀是必不可少的技艺工具。有些剪纸,不是剪,而是用刀(雕刀)刻出来。运用刻刀的特点,可以刻得精细,出产量也高。刻刀,大小有十多种,有斜刀、平刀、尖刀,也有弧口刀等。
大体上,鄂州雕花剪纸还是多采用刀剪并施的方法。据鄂州剪纸黄云山口述:剪刀与刻刀,就是北方与南方的区别。以往是以黄河为界,当下基本是以长江为界,来区分剪纸大的风格体系。长江以南,用的是刻刀,长江以北,用的是剪刀。剪纸与刻纸的区别在于,剪纸的图形偏抽象(民间),并且不讲究比例、透视等;而刻纸图形偏象形(具体、逼真),用刻刀比较灵活方便。
【黄云山】
毕业于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1992年进修湖北美术学院美术系。任湖北省鄂州市武钢矿山机制总厂中学一级美术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理事、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理事、湖北省艺术教育研究会会员、湖北省剪纸学会副会长,鄂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鄂州市剪纸研究会会长。主要代表作有:版画《组装》、玻璃版画《矿工》、国画《醉仙图》、书法《篆书·六盘山》、剪纸《武昌鱼》、《八仙庆寿》、《渔乡》、《母爱》、《剪纸藏书票》、《渔归》等。1990年由鄂州文联举办《黄云山画展》个人画展,展出作品近百幅。画种有:版画、剪纸、水粉画、宣传画、国画等,创立《鄂州市剪纸研究会》。

他的剪纸作品多次赴日本、英国、瑞典等国家展出,获日本奖证和出国展出证书。曾创立玻璃版画独幅艺术、剪纸与版画技法结合的套色技术、少儿美术教育《十种笔法与单色层次谱》的艺术教育方法。辞条被编入《中国当代文艺家》、《中国当代剪纸家》、《中国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中堂楹联大典》等大型辞典。
剪纸大师黄云山的五幅剪纸代表作被编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录》,其本人被评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
作者: 孙紫欣    时间: 2022-10-26 21:56     标题: 鄂州非遗——雕花剪纸

鄂州雕花剪纸,湖北省鄂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流行于湖北省鄂州的雕花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装饰艺术,早年的《武昌县志》中就有清代光绪年间雕花剪纸发展状况的记载。1885年鄂城开始形成带徒学艺、专事花样制作出售的雕花剪纸行业。鄂州雕花剪纸是湖北地方民俗的重要载体,题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示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些雕花剪纸主要包括帽花、鞋花、拖鞋花、袜底花、扣带花、背心花、兜花、围涎花、枕头花、帐沿花等品种,创制过程中刀剪俱用,完成的作品构图匀称,风格流畅细腻、生动传神,集实用性和装饰性于一体。新中国成立后,人称“花样窝子”的燕矶、华容等地成立了雕花剪纸互助组,先后创制出两千余种剪纸花样。
剪纸(鄂州雕花剪纸)曾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2008年6月7日,剪纸(鄂州雕花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10-27 12:57     标题: 鄂州雕花剪纸

雕花剪纸,顾名思义,是以“剪”和“雕”两种工艺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剪花,是用普通剪刀制作而成;雕花,是将纸放在蜡盘上用小刀刻镂而成。由雕花艺人使用一把斜口凿,在原样下重叠一、二十层纸,摆在蜡板上刻制而成。鄂州雕花剪纸制作花样的主要工具有剪刀,刻刀,纸张,蜡盘,磨墨,磨石,针锥,煤油灯,镊子等。
由于花样的外沿和中间很多镂空的地方都是用剪刀剪制而成,所以剪刀是必不可少的技艺工具。与普通剪纸不同,鄂州雕花剪纸采用刀剪并施的方法。一是剪,二是用刀(雕刀)刻。运用刻刀的特点,可以刻得精细,出产量也高。剪纸与刻纸的区别在于,剪纸的图形偏抽象,并且不讲究比例、透视等;而刻纸图形偏象形,用刻刀比较灵活方便。
鄂州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便是鄂州八景。有诗云:晓渡龙蟠喜壮遊,晚栖积翠步山坵,琤琮漱玉寒溪遠,淅沥书堂夜雨疏,古刹巍巍悲往事,遗亭兀兀锁新秋,凤凰台上炊烟渺,月映南湖水欲流。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1-2 11:25     标题: 本周讨论主题【财富观】

请大家围绕阿里巴巴故事中的财富观或者其他故事中的财富观展开讨论。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11-2 19:22     标题: 马克思财富观的利与弊思考

马克思独特的财富观是马克思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前提。马克思对于“什么是财富”这一问题有非常科学的分析。马克思的财富概念内涵丰富,这与他关于人的存在的界定直接相关。
首先,表现为财富的物质性,。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须依赖一定的“自然产品”或“劳动产品”生活。而财富'就是这些可被利用的“具体效用物”,它既包括人类直接获取的“现成的天然产物”即“自然财富”或“自然富源",也包括人类通过劳动获取的“增加天然产物的劳动生产物”即“社会财富”。
其次,表现为财富的社会性。马克思认为,人不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物”,还是一种“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财富虽表现为效用,但“它是隐蔽在物的外壳之下的关系”,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采取了一种物的形式”。财富作为一种使用价值的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物化形式。所以,马克思强调要从“社会形式”属性上对财富的内涵进行把握,政治经济学就是对“财富的特殊社会形式”或“财富生产的特殊的社会形式”的研究。
第三表现为财富的主体性.。“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人能够创造“物质财富世界”,并以此“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自我发展。“我们的产品都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马克思认为,“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以此阐明了财富对于人的存在及其本质的“对象性确证”与“主体性发挥”的意义。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1-2 21:20     标题: 河神与斧头故事中的财富观

从前,有一个贫苦的少年,每天都要为生计上山砍柴。这天,少年砍完柴后来到河边喝水,他刚弯下腰,别在腰间的斧头滑到了河里,少年急哭了起来。哭声惊动了河神,河神从水中出来,问少年:“你为何哭泣?”少年便把斧头掉到河里的事情讲给河神听。河神听后大笑道:“你别哭了,我帮你把斧头捞上来。”说完,河神沉入了水里。不一会儿,河神拿着一把银斧头出现了。他问少年:“这是你掉的斧头吗?”少年看了看,诚实地说:“这不是我的斧头。”河神又捞起来一把金斧头,问少年:“这把金斧头是你掉的吗?”少年一看这把金光闪闪的斧头,摇摇头说:“这也不是我的斧头。”河神笑了笑说:“我在帮你找找。”说完又沉入了水里。第三次,河神看出来是一把又破又旧的铁斧头。少年一见,马上说:“这就是我掉的斧头,谢谢您!”
河神把金斧头和银斧头送给了少年,作为对他的诚实的嘉奖。

村里有个贪心的樵夫听说了这件事后,也来到河边,故意把自己的铁斧头丢进河里,然后大哭起来。
河神闻声从水里出来了,对他说:“你为什么哭这么伤心?”樵夫装出难过的样子,说:“我的斧头掉进了河里。”
河神听了便沉入水里,不久,举着一把金斧头出现了。樵夫急忙抢过金斧头说:“这就是我的斧头。”河神脸色大变,夺过金斧头,说:“你在说谎。”河神说完就沉入了水中不见了。贪心的樵夫望着水面真的哭了起来,现在他连自己的铁斧头也没有了。

【启示】在这篇故事中体现出的财富观就是诚实与正当性。属于自己的财富是可以拥有的,而不属于自己的财富不能用不正当的途径获得,如果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甚至可能会得不偿失。这样的原则在现在这个现在社会体现的更加完全,如果用不正当不诚实的手段得到财富,成为失信人员,不仅会人身受限如无法高消费无法乘坐高铁,更严重的,如果触犯法律,就要付出更多代价。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1-3 17:48     标题: 本周话题【财富观——财富的正义性】

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讨论财富争的正义性的问题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11-9 19:27     标题: 品评财富自由的绝对正义性

财富自由是由财富以及自由两个词组成。前者财富无需进行更多的说明,其本身就是一个特指的名词。但是后者自由一词的诠释比较难。我认为,财富自由被被绝对正义的影响。
财富自由被绝对正义的现象,包括不限于暴富的火热传播,搞钱话题的高度热门等现象,会发现当代社会主流的一个非常大的趋势:评判价值的标准正在趋向于单一。
评判一件事是否可行、评价人是否值得交往的时候,采用经济价值判断往往有着有着近乎绝对的优先级。可能自己都不曾意识到,或者说,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为了避免引起争议,这里先狡辩一下,我并不是否认物质,否认物质没有任何的意义。如果自己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没法解决,不可能有思考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当接受了价值的单一这个说法之后,其实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主流声音压倒性的要求年轻人,特别是男性(女性其实也好不到哪)要成功、赚钱、买房、996奋斗。因为财富成为了衡量一个人价值(意义)的唯一尺度。
与此同时,这也造就了这个时代独有的囚徒困境。虽然物质非常充足,但依旧远不足以达到乌托邦所描述按需分配般的极度富饶,生产力不足依旧是当代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有限的物质资源下,每个人都想尽可能的争取更多的物质,不同阶级的恶性竞争则造成了资本压榨,同一阶级则造成了内卷。每一个人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物质上丰沛的同时,却不曾发觉已然成为物质的狂热追随者。
作者: 孙紫欣    时间: 2022-11-9 19:57     标题: 探究中国传统财富观对正义性的理解

先秦儒家有关财富与道义的论述是中国传统财富观形成的根源所在。孔子提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进而指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在他一系列有关义与利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获取财富是人之本性,并不是只要仁义而不要利欲;二:是财富的正义性,财富的获取必须有正当合法的途径,要安贫乐道、谋道不谋食。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深刻阐述了利欲与仁义的关系,认为君子即使在财富缺乏的情况下,依然要恪守礼法,坚持仁义。荀子的观点与孔孟一脉相承,他提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可见义与利虽人皆兼有,但对两者的衡量标准与处理方式却大有不同,同时他还主张要约束好利求富的欲望和行为,以免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侵害他人利益。
    春秋以降,在先秦大儒义利观的基础上,后世诸贤不断深入阐释义利关系,从董仲舒的“正谊明道”到宋明理学的“存理去欲”思想,不仅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了先秦儒家思想,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待财富的思维理念与行为方式。在《汉书·董仲舒传》中,西汉儒家集大成者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正谊明道”蕴含着儒家先贤义利观的思想精华,同时也集中表现了董仲舒的基本经济观。他还提到:“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可见利出于物质层面维持生计的需要,而义则是道德层面修养心性的要求,源自道德层面的需求要比物质要求更为重要。当然,关于义利思想的认知,或者说对于中国传统财富观的塑造,除了儒家坚持的“重义轻利”思想外,“利先于义"“以利促义”等主张亦在不同时期一度盛行,尽管如此,它们也并未撼动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历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在华夏大地上最终形成的以“重义轻利”为主导的中国传统财富观,饱含着中国特殊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底蕴,闪耀着中国哲学智慧的光芒。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财富创造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财富的创造、获取、分配、使用等过程中注定会出现新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拉大、财富伦理缺失等。这需要我们积极倡导中国传统财富观,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型财富观。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1-9 21:03     标题: 中国财富正义观

先秦时代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发端期,义者,宜也,也即“适宜”的意思,后来指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和应当追求的最高道德;利,是指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利益和功利。义利作为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分别指精神性价值和物质性价值。义利观,是儒家关于道德与物质财富之间何者为第一性的看法。


在孔子、孟子和荀子那里,“义”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和理性要求,制约和规范着个体价值的取向和财富的获取。在对待财富的态度上,儒家“重义轻利”的主张是在承认物质利益是人类眺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孔子虽说过“贫而乐”,“贫而无怨”,“富贵与我如浮云”,但这并不说明孔子财富观念淡薄,甚至鄙视财富。孔子承认追求财富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表达了自己发财致富的愿望,“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朱熹的注解:“执鞭,贱者之事。设言富若可求,则虽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可见,孔子不是一般地重视财富,更不是无前提地主张富国、富民,而是强调致富必须以道德上的正义为前提,即遵循正当途径,“以其道得之”。在孔子看来,“义”处在社会价值体系中本体的地位,它是一种具有独立自足价值的卢在。

“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此”。“义”作为人的内'在道德需要,具有被优先考量的地位,被孔子视为一种第一生需要,这就是义以为上、义以为质。与“义”相匕“利”的需要是第二性的。孔子突出和强调“义”的一方面,并赋予义利关系以明确的阶级内容,进而把它发展为贵义贱利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乒),贵义贱利论的确立,奠定了孔子财富观的伦理价值基础。“在财富问题孔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是重视财富,二是认为致富必须经过正当的途径”。
孔子的关于重视财富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先秦儒家都不否认个人获取物质财富和满足感性欲望的要求,因为这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要受到“义”,也就是最高的社会价值标准的规范和制约。这种伦理性财富观,正确认识到物质财富的手段作用,高扬了人的理性特征和道德主体意识。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1-16 19:58     标题: 本周话题【鄂州雕花剪纸】

请谈一谈你对鄂州雕花剪纸的感受或者看法。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1-16 20:54     标题: 对鄂州雕花剪纸的看法

虽然国家非遗网上说传承人稀少且年事已高,也只显示了一个传承人,但是经过收集资料与研究,我发现除了非遗网上的传承人张家忠,还有黄云山对鄂州剪纸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孟翠兰、曹小琴,传承人越来越年轻,作品越来越现代化,一代代的传承、延续、发展着,使我感受到了鄂州剪纸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底蕴。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11-16 21:02     标题: 鄂州雕花剪纸——情感的载体,心愿的寄托

剪纸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流传开的,是百姓们利用手边最简单常见的工具和材料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所以中国传统剪纸一直承载着百姓们最朴实的愿望,并延伸出了各种各样具有中国民俗文化特色的美好意象。可以说,剪纸最初诞生的原因深深影响到人们现在对剪纸的看法,如今只要提起剪纸,人们往往会将其与窗花、年画等祈福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虽然剪纸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内容的载体,但其在中国的生长过程使剪纸注定拥有与美好有关的情绪底色。
  当剪纸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时,当每一个令人激动人心的时刻通过剪纸呈现出来时,由于剪纸注定拥有的与美好有关的情绪底色,会唤醒人们烙印在心底的亲切感,而剪纸“讲述”的故事则会激起人们的那些关于故事的回忆、感想、启发……此时就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与接收,而是有了情绪和思想上的互动,这种更深层次的互动往往会给观赏者留下更深的影响。
作者: 孙紫欣    时间: 2022-11-16 22:18     标题: 鄂州剪纸传承面临压力

鄂州民间雕花剪纸坐落在荆楚大地之上,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包括信仰崇拜、婚嫁丧葬、岁时节日、祭祀等多个方面。其发展历史悠久。它是湖北地方民俗的重要载体,题材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示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鄂州雕花剪纸作为传统的艺术工艺,包括其深刻的哲学内涵,都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钻研,近年来,鄂州雕花剪纸艺人年事已高,健在者寥寥无几。雕花剪纸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日渐凋零,几近失传,需要得到更好的有效发展与传承。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与担当结合专业知识接过传承的火炬,为鄂州剪纸的传承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1-22 22:01     标题: 本周讨论主题【家乡的音乐作品】

请介绍一下你家乡的非遗音乐吧
作者: 宋睿仪    时间: 2022-11-22 22:02     标题: 家乡音乐作品——汉剧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首创皮簧合流,丰富完善了板腔体音乐的表现功能。其曲牌有四百余首,包括唢呐、笛子、丝弦三类。伴奏乐器有胡琴、二胡、月琴、三弦、笛子、琵琶、唢呐、锣、钹等,并夹用马锣的“川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汉剧剧目丰富,号称八百出,现在尚存六百五十余出,较流行的约三百多出,主要取材于历史演义和传说故事,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有《双尽忠》、《两狼山》、《生死板》、《打花鼓》、《审陶大》、《合银牌》、《斩李虎》、《宇宙锋》、《闹金阶》、《哭祖庙》等。
  汉剧的脚色行当较为完整,共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大行。各行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序,对兄弟剧种行当的丰富和发展有较大影响。汉剧在发展中先后涌现出米应先、余三胜、余洪元、董瑶阶、李彩云、李春森、吴天保、陈伯华等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尤其是解放后形成的吴(天保)派和陈(伯华)派表演艺术代表了汉剧发展的高峰,在全国影响很大。
  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汉剧为京剧的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对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研究戏曲板腔体系、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进行艺术创新的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地汉剧团急剧减少,至今湖北省境内仅存两个专业汉剧院团,许多剧目和传统技艺正随着老艺人的谢世而失传,急需加以抢救和保护。
作者: 张力允    时间: 2022-11-23 14:44     标题: 家乡音乐作品——河南豫剧

豫剧在明朝中后期发源于河南开封,距今已经有500多年历史,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秦腔等其他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因为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所以叫作河南梆子,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豫剧。豫剧故事节奏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唱腔大气磅礴、抑扬有度,非常善于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恢弘大气的大场面。风格刚柔相济、豁达宽厚,具有“中和”之美。著名剧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五世请缨》《打金枝》等。豫剧在关键剧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挑战性,一般吐字清晰,易被观众听清,这也加快了豫剧的普及,让豫剧成为老百姓最喜爱的表演形式。
《梨园春》是以豫剧为主、汇集全国各地不同戏曲剧种,以戏迷擂台赛方式呈现的一档戏曲综艺栏目。自1994年《梨园春》栏目在河南卫视创办以来,深受老百姓喜爱。经过24年的成长,《梨园春》成为中国电视界戏曲栏目的第一品牌,中国电视戏曲类栏目的引领者,不仅是中国生命力最强的电视节目之一,也是最长时间持续在卫视黄金段播出的电视戏曲栏目,毕竟又有哪个河南人没看过梨园春呢。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