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骑行龙湖 [打印本页]

作者: 马佾    时间: 2017-12-2 21:42     标题: 骑行龙湖

骑行龙湖


百味群(84134126)友,相约骑行龙湖湿地。午一时东城角花园相会,沿北环而西,依五峰山后坝小巷子走。
县治河西来,城前先遇一坝,宽阔平坦,坝中一地高昂,上有寨,四围河水相激,波光鳞鳞,片片洒金。寨民守护相助,自古而然,人称水寨子。寨侧滩地多苇草,迎风乱晃,时见坪地,人称前坝。依北山五星峰处,人称后坝了。后坝靠山民居聚集,临河背山,自成街道,旧称后坝巷子的就是了。

河水漫延,山涧多溪,村民择地而居,多高坡,坡间溪流纵横,有两溪相邻而处,缭绕相牵如情人,人称鸳鸯溪,这沟就叫做鸳鸯沟了。东沟为后坝十队,西沟为后坝十一队的。十队多李姓,据今年六十二岁的李仁松介绍,李氏祖坟新修,位于山坡北坎,地址处四队,家族集资共费花十八万。相传一代祖李商义来溪选择了这片福地,可惜年仅五十余岁去世。前些年老家来人,续谱修碑,寻找到的,旧碑字迹漫漶,依稀可识,算来迄今三百=十余年。辈字数十多不记得,只有近来十字可知,依次为:德修远大昌,仁本孝友良。老谱有载,李大亮收藏,李仁松未见过。仁松自陈本支远祖李修和,生三子。本支为远字辈太爷为老大,李远杰(或休?),又有六子,分六房,温泉沟一支,将堰小河口一支,县河一支,水坪一支,竹山一支,南山一支。仁松为三房。李仁松老人不知,德字辈一代人,在本地历史上却大有名的。同治版县志,1984印制本,275页,见到李德音李德儒,李德音,宿儒。性孝友,舍药施棺,修桥补路,诚一方之正人也。同居三百余口,始分,依然鼎盛,岂其无所自与。李德儒,敦孝笃友,好乐施。地名百吉垭,道途险阻,行人苦之。公费金数百,督工三载,始成坦途,亦好善之可征者。


绕山过坡,穿林而过,后坝十一组,方家花屋到了。今年七十七岁的陈彩云老人说,县城有个高桥,又叫方义桥,是方家捐资修建成的。为啥叫义桥?为啥前面有个方字?现在年青人多不晓得,就是这个院子老祖先修建的咧。同治版县志,1984印制本,272页,见“监生方正霖,性慷慨,见西关街头大水漫淤,行人阻滞,遂独修驿路,又捐千余金,建石桥,以利往来。”方义桥位于城西5华里,清同治五年(1866年),监生方正霖捐资兴建,故名,俗称“高桥”。桥八墩七孔,木梁石覆,长85米,宽6米,1976年9月改建成钢筋混泥土双曲拱桥,九墩八孔,长121米,宽8米,通行汽车。投资10.51万元,改建后曾易名“工农桥”。 方义桥是竹溪最长、最大的古桥。


过沟翻岭,下坡上坡,即到柳溪沟了。这儿却是龙湖湿地地盘,不再是城关镇辖地。


应该叫刘溪沟,因这这一片多刘姓,沿沟一字排开,就有几个刘家老院子,至今犹存的。今年七十四岁的曹秀英老人,六十九岁的黄贵英老人,六十八岁的刘义珍老人,相聚一堂谈兴高涨,东头杨家仓房,中间唐家凸,西头龙家窑,属于另一村子了。过瓦耧沟,八队李向金种藕植荷于龙湖湿地尾巴叉沟里。今年又是大丰收的年景。、


到龙湖湿地,看景吧,别说闲话啦。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