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田野集结号:说出你我那不得不说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4 11:14     标题: 田野集结号:说出你我那不得不说的故事

行走在田野大地,当为那些民俗所惊异和陶醉时,把那些经历的人和事写下来吧,三言两语可能就构成了美好的风景。
1、你经历过的田野故事
2、田野中你碰到的趣事
3、难忘的一次田野经历
4、你的第一次田野
5、。。。。。。。。。。。。。。。。。。。。。。。。

这里将集结最好的经验和心得,让我们每个走进和即将进入田野的人获得启发。少走弯路,从前人那里开辟出新的道路。。。。。。。。。

[attach]5532[/attach]

[attach]5533[/attach]

[attach]5534[/attach]

[attach]5535[/attach]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4 11:16     标题: 漂亮

马老师这个太漂亮了   ,点子也好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4 11:25

长鸿,你不厚道,我以为沙发是我滴。。。。
你还我的沙发。。。。。。。。。。。。。。。。。。。。。。。。。

马老师这个贴子又将成为火贴,只要大家敞开心扉说话。。。
大家鼓掌,欢迎马老师先说说自己的。。。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4 11:35

你们先说。。。。。。。。。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4 13:08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呵呵,马老师的沙发都只存在瞬间……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4 13:25     标题: 本学期的田野经历

项目:荆州民间工艺传承人课题组 调查。
线路:江汉北路,虽然叫田野,实则是行走在城市街道之间
人员:我和黄梅(也是恩施妹娃儿)
装备:手机一个,做录音笔又做相机,本人认为这是所有田野里面最简陋的行头了
成果:汇编一本

    一般是到民间艺术家去,现场操作,有剪纸,蛋雕,浮雕,木雕,微雕,葫芦雕,纸烙画等。去时携带几斤水果,礼物不宜太贵重,去了尽量不蹭饭吃,茶水少喝——在别人家上厕所 很不方便  
         访谈时一般只要说:嗯,哦,啊,原来这样,对,是的,好,您说……。
     调查注重口述整理,忠实记录,要利用文献学的方法,同时也要利用媒体,网络

(有一次我去老先生家,带了点水果,回来的时候,先生硬是塞给我30块钱,我后来都不好意思再去了。所以建议大家除去田野尽量不带礼品)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4 17:18

今天手头有点忙,等有空好好来贴。太丰富了,太有意思了,太。。。。。。。。。
作者: 圣地妙音    时间: 2010-1-14 18:52

哈哈哈哈,那些图片太搞笑了。
作者: 代启福    时间: 2010-1-14 19:16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做电脑桌面很不错啊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4 21:44

引用:
原帖由 圣地妙音 于 2010-1-14 18:52 发表
哈哈哈哈,那些图片太搞笑了。
约大家写田野呢,你看那些图片做啥子???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4 21:44

引用:
原帖由 代启福 于 2010-1-14 19:16 发表
做电脑桌面很不错啊
小代看你的田野了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4 23:25

我先去写,临屏错别字太多,写好来贴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4 23:47     标题: 1、我的头一次田野经历

1、我的头一次田野经历

时光要上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依稀模糊隐约记得是1989年的暑假,为着喜爱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缘故,我决定深入到他笔下描写的商洛地区进行田野考察。正好同宿舍的老大是那里一个村庄的。我想了解当时的乡村真如贾作家在散文商州系列和小说中描写的那么野性而神秘吗?真的有那么多纠葛的乡村爱情和买卖婚姻?真的有那么多复杂的家族争斗?真的有那么多泼辣自由的乡村妹子吗?

我去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我还让同学联系了支教。所谓支教就是,给当地的想学习的农村中小学生上课。只要村里管我吃和住就可。那时侯没有那么多学术自觉,也就没把这样的经历详尽地记录在案。但那时候村里都知道来了城里大学生,来体验生活的。于是都纷纷到我住的地方看,他们来看后就决定让他们孩子免费到我的课堂上学习。这样我半天一个上午免费给小学生们上英语语文课,再一天给中学生上文学欣赏和写作课。其他的数学和历史由同学来上。下午的大半天我就在乡村里游荡,碰到人就拉话,打听这里饮食风俗,他们的婚丧嫁娶,他们的家族关系等等。一边大听一边联想这老贾的小说场景。这样基本知道了一些当地民俗:房子半边盖。他们那里都这样,与当地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有关。没多少木材,建一边屋顶省时省料;面条像裤带。的确,很宽的面,吃在嘴里塌实,而且有嚼头;辣子盐巴一道菜。这可是真的。在同学家吃饭,头一天因为我是客人,全家炒了一碗菜,带着肉,吃的时候同学家里人都小心翼翼生怕多吃一点菜会中毒一般。等吃完饭,他才小声说:这菜到过年才做呢。平时我们都不吃菜。那么不吃菜吃什么呢。第二天我就知道了。大家吃饭通常撒上辣椒面,然后放上盐巴。看他们吃的那么香,我怎么也得把碗里的饭吃下去。原来果然像外面传闻的陕西十大怪:辣子盐巴一道菜。到了晚上,我被安排到客房睡觉,同学家给我准备了崭新的被褥,有一样让我不习惯,我找不到我的枕头,因为他们家从来就没有枕头,头枕的都是砖头。因为怕我磨,他们给我拿来一快磨光的青石头。那晚上我枕着石头怎么也没睡着,后来明白这不光是同学家,陕西地方农村都这样,这就是陕西十大怪之:睡觉枕石块。而当我把自己遇到的这些事情逐一联想后,一个地方的民俗竟然不经意地让我已经体验过了。后来我身上被咬满了红包,尽管我一再对充满内疚的同学说不要紧,我皮肤过敏,其实那里是什么过敏,那些灵活的小虱子和跳蚤夜夜在我的身上品尝着不一样的血肉大餐。让我在奇痒和痛苦中牢记了乡村生活的第一次。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0-1-15 09:36 编辑 ]
作者: 王京    时间: 2010-1-15 00:02

支持!
昆虫是最知道什么好吃的!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0-1-15 06:26

马老师的田野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5 06:44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4 11:14 发表
行走在田野大地,当为那些民俗所惊异和陶醉时,把那些经历的人和事写下来吧,三言两语可能就构成了美好的风景。
1、你经历过的田野故事
2、田野中你碰到的趣事
3、难忘的一次田野经历
4、你的第一次田野
5、。。 ...
真是“好点子”涅!

我报名参加,不过不是新写的哦~~

另:楼主的图图把四季都呈现出来鸟,俨然是人类学的田野周期要求嘛~~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5 08:00

虱子、跳蚤、耗子,田野三大件。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09:31

引用:
原帖由 王京 于 2010-1-15 00:02 发表
支持!
昆虫是最知道什么好吃的!
也写写你和昆虫的故事吧。。。。。。。。。。。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09:32

引用:
原帖由 木兰山人 于 2010-1-15 06:26 发表
马老师的田野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你也写写你的庙会好吗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09:33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10-1-15 06:44 发表


真是“好点子”涅!

我报名参加,不过不是新写的哦~~

另:楼主的图图把四季都呈现出来鸟,俨然是人类学的田野周期要求嘛~~
等待着您的大作。。。。。。。。。。。。。。。大凉山深处的故事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09:35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1-15 08:00 发表
虱子、跳蚤、耗子,田野三大件。
恩,让我碰上了两大件,我以为应是四大件,还有一件是:追着你狂吠的狗!!!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0-1-15 10:38     标题: 标题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5 09:32 发表
你也写写你的庙会好吗
我女朋友是河南周口市郸城县钱店镇人。她对家乡的固堆庙的庙会进行了观察。还拍了一些照片。具体请见山田小子的博客。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10:39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你把那些好东西“集结”到这里好吗??让大家都看看啊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5 10:45     标题: 回复 21# 的帖子

狗这玩意儿我倒不怕,前几天到金华农村去转悠,一条黑狗从它家门口跟出我好几百米,我自泰然,这厮终于觉得无趣,讪讪地回家去了。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15 11:05

在小城时间长了,到农村去,到田野走一趟,总有一种寻求内心宁静的感觉。当初去田野时怀着很强的功利性,主题是获取大量的田野资料,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从田野中体验的是纯朴的民风,感受的是敦厚的情谊。走访的时间和次数拉近了和调查对象之间的距离,记得第一次踏进采访者的家门时,尽管有受访者的亲戚做“中介人”,但从那种陌生的眼神中读出的是对这次采访的质疑,接着是受到他们全家的招待,两杯烧酒下肚,乘兴开始交谈,慢慢扯到调查议题上来,酒再次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第二次到采访者家时,心理上的距离好像其减少了好多。记得在一次吃饭时,受访者给我说:“吃好,全当自家人,不要拘谨。”这一说使自己心理一下变得暖哄哄的。这就是“田野外交”了,有时间了,会给他们家里打个电话,问候几句。在他们家里,临走要说的一句话是:“非常感谢你们,下次如果到城里来办事一定要告诉我一声”。
后来,他们也会有时打电话,还说:“最近有需要的什么材料吗?能提供一点的老人会尽最大努力的”。
      
在田野工作中物质的东西并不是很重要,但是你到人家去的时候,可能要在家里住上几天,对采访对象的打扰是和你拿的东西没办法划等号的,有时候自己心里也很愧疚,觉得欠了人家很多。记得曾经给一个采访者写过一篇报道,发表在一个杂志上,乘着做田野调查的机会带给他们,他们全家特别高兴。他们给我说,老人上电视荧屏的机会多,在纸质媒体上还是第一次出现,很感谢我。我想这只能是给他们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报答。就说到这儿吧,也没有浪漫和惊险,只是一些平淡的事儿。

[ 本帖最后由 folkman 于 2010-1-15 11:06 编辑 ]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5 11:16     标题: 回复 25# 的帖子

行走田野,多是平淡的温暖,惊险刺激不过是牛肉上的胡椒粉。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11:39     标题: 回复 24# 的帖子

你遇到好狗了。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11:40

引用:
原帖由 folkman 于 2010-1-15 11:05 发表
在小城时间长了,到农村去,到田野走一趟,总有一种寻求内心宁静的感觉。当初去田野时怀着很强的功利性,主题是获取大量的田野资料,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从田野中体验的是纯朴的民风,感受的是 ...
李老师给我们轻描淡写中告诉我们:如何搭建田野关系。是的,最后让你成为采访者的亲近人,就很不容易啊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11:41     标题: 回复 26# 的帖子

那就多来点胡椒粉啊,我们喜欢吃辣点的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5 11:56     标题: 回复 29# 的帖子

我知道,叶老师不喜欢。嘿嘿。
喝酒,喝酒很重要。不会喝酒,田野外交有时候不易开展。
作者: 木兰山人    时间: 2010-1-15 13:12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5 10:39 发表
你把那些好东西“集结”到这里好吗??让大家都看看啊
自从接触民俗学以后,我就试着用民俗的视角观察周围的民俗。在我的家乡周口市郸城县钱店镇有个固堆庙。去年大年初一,早上七点我们就去三四里地外的固堆庙烧香。在我们这里,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都要在庙里烧香。一般在二月二、三月三有庙会。我用手机拍了整个进程的一些场景。路上人成群结队,很远地方的人都来了,看来庙会有个较大的祭祀圈。烧香的人一般妇女较多,但是我发现有很多年轻夫妇去磕头。还有很多我同龄的学生都是去凑热闹,我也是。庙要收一元钱门票,我费了很大劲才挤进入。整个庙是建在一个土堆上,层级而上,共有三层,每一层都有一正殿,左右两侧殿。殿堂内立着各种塑像,有人祖爷,送子娘娘,玉皇大帝,还有十八罗汉等各路神怪。民间信仰的包容性在这里有很鲜明的体现。这里的人祖信仰与淮阳太昊陵的人祖信仰是一样的,在进门的第一个大殿内,是主神,人们进庙要首先拜人祖爷。每一大殿前都设有一很大的香坛,人们纷纷往里扔香,火焰冒起老高。过道两旁摆满了算卦的小摊,每个小摊周围都围了一圈人。我看到什么都想拍下来,引来不少异样的眼光。其中在拍一塑像时,一位刚磕了头的妇女看到我正举着手机找角度,很不友好地瞪我一眼,正好被我扭头注意到,更巧的是,这位妇女竟是我的一个好朋友的母亲,前几天还去她家玩呢,我连忙打个招呼,表情很尴尬。这也是我的一个迷惑:田野作业中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在庙宇外面,还有两个小庙,里面是关羽,即文武关帝庙。我妈每次烧香都要到这里拜拜,保佑我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呵呵,但愿关爷这次继续保佑我!(来自山田小子博客)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17:36     标题: 回复 31# 的帖子

'我连忙打个招呼,表情很尴尬。这也是我的一个迷惑:田野作业中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在庙宇外面,还有两个小庙,里面是关羽,即文武关帝庙。我妈每次烧香都要到这里拜拜,保佑我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呵呵,但愿关爷这次继续保佑我!"叙述的很巧。这也是田野中常见的尴尬。需要的是沟通和不怕困难的勇气。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被迫把相机交给对方,让人家把不愿意你照的东西删除。

删除就删除,有机会再补回来。你的调查里似乎对殿宇的分布,主神的描述及香客的身份心态等没有涉及啊。如果有这些就好了。

淮阳的太昊陵2003年8月我去过,人级多,那里著名的民间工艺品是泥泥狗。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5 17:59

一次去恩施古城,正巧碰到一家办丧事,  觉得是个很好的材料,便举起相机.但旁边的同学连忙制止  这个东西你也拍啊 不吉利.
有意思的是:她不是从办丧事家人的角度说,  而是指出照相对本人的不吉利.  这是不是民间传统的一种思想?照相是用来留住那些美好的东西,而不好的事情应该忘记 不应该铭记
作者: 圣地妙音    时间: 2010-1-15 18:30     标题: 与大家分享我在青海牧区的田野经历

跟贴删了,不好意思在这里献丑。

[ 本帖最后由 圣地妙音 于 2010-1-15 19:53 编辑 ]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5 19:40

泥泥狗很有意思,这次年会上我们第三会场的来自河南伏羲文化研究会的杨复峻先生就带了好几个过来,现场展示给我们看过。

长鸿说的拍丧事照不吉利的事我也遇到过,在丽江古城,还不是丧事,而是办完丧事之后的人家门上的对联,我觉得有意思就拍了,一起去的某人直喊赶紧删了赶紧删了。。。弄得我啊,没法儿没法儿的,没文化,真可怕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5 20:03     标题: 回复 34# 的帖子

怎么会献丑呢??田野都有很多有趣的事啊,分享而已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5 20:05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1-15 19:40 发表
泥泥狗很有意思,这次年会上我们第三会场的来自河南伏羲文化研究会的杨复峻先生就带了好几个过来,现场展示给我们看过。

长鸿说的拍丧事照不吉利的事我也遇到过,在丽江古城,还不是丧事,而是办完丧事之后的人家 ...
为什么要删呢??只是作为研究材料啊,只要当事人没反对或者没发现,应该可以保存吧。要是都这样,人类学的调查就更难了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5 20:29     标题: 回复 37# 的帖子

要不怎么说没文化,忒可怕呢?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21:41     标题: 回复 34# 的帖子

怎么会献丑啊,大家等着看呢,等待中。。。。。。。。翘首中。。。。。。。。。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21:43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1-15 17:59 发表
一次去恩施古城,正巧碰到一家办丧事,  觉得是个很好的材料,便举起相机.但旁边的同学连忙制止  这个东西你也拍啊 不吉利.
有意思的是:她不是从办丧事家人的角度说,  而是指出照相对本人的不吉利.  这是不是民间传统 ...
我也想知道缘故。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5 21:48     标题: 回复 40# 的帖子

可能是一种文化心理吧,我们那里是忌讳把小孩子带去丧事现场的(除非是自己的亲人去世)。
深层次的可能是拍照意味着把死者灵魂拍进相机,要是真是这种,那就真的很恐怖了,把鬼拍进相机里了,Yi yi  yi ^^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22:05     标题: 回复 41# 的帖子

你这犯了一个错误,我们研究民俗不能迷信民俗。

如果那样,早晚会被自己吓死。。。。。。。哈哈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5 22:14     标题: 回复 42# 的帖子

因为小时候特怕这个,吓大的……丧葬礼仪我以前都不敢参加,

搞民俗的不会要求去坟地做田野吧???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5 22:35     标题: 回复 43# 的帖子

哈哈,可以说下田野,我们经常去的就是坟地啊。那些古碑不就是当年立在坟前的吗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5 22:47     标题: 回复 44# 的帖子

啊!!!我要快快练就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身躯才行啦

按照这个问题讨论下去,民俗调查中对于调查者的心态应该怎样看待,也是个有趣的话题。比如:尊重调查对象,客观看待民俗事象,有不有盲目“热爱”心理(陈金文老师),不能迷信民俗(马老师的观点之一)……。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16 02:20

酒与羊肉:田野中的尴尬事

说到酒还行,半斤没有什么么问题。第一次进入采访区,主人的一番敬酒,自己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在喝酒时,我的合作伙伴不时地看着我,觉得他的眼神不太对劲,自己心里嘀咕我不是喝得很干脆吗,有什么事。轮到他了,他端着两杯酒,挨个儿“让酒”,我才知道他看我的眼神是什么意思了,原来自己干了一件尴尬的事,我后来问他: 我今天干了一件丢人的事,他说没事,不知不为错。给我讲了许多当地酒场的规则,终于轮到我喝酒了,我端起酒杯,挨个儿让酒,还学会了一句“阿拉戈斯带”(请个酒)。这是我每次下田野牢记在心头的一件事。我的合作者经常提醒我:“没忘吧”,我说:“不会的。”

从小就不喜欢吃羊肉,一见羊肉就摇头。进入采访者的家里,受到他们的款待,端上来的是手抓羊肉,这怎么办呢,硬着头皮吃吧。吃了一大块之后,主人又挑了一块,这是分给我的,迟早得吃滴。这似乎成了负担。但我的合作者说:“快吃掉,羊肉能渗酒”,果然如此,平时喝上六两酒差不多了,吃了几块羊肉后,喝了差不多一斤白酒。今后的田野工作,总是多吃几块羊肉,以便能在酒场应付的时间多一点。

有一次,我的采访者对我说,羊肉是最高档次的招待,你不吃羊肉就没办法了。我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不吃羊肉意味着对人家的不尊重。在下田野的过程中,我慢慢的学会了吃羊肉。后来他们高兴地说:“记得你以前不吃羊肉,现在可以了。”我自己也想,最近还是进步了。
作者: 任双霞    时间: 2010-1-16 08:08

引用:
原帖由 folkman 于 2010-1-16 02:20 发表
酒与羊肉:田野中的尴尬事...
果然如此,平时喝上六两酒差不多了,吃了几块羊肉后,喝了差不多一斤白酒。今后的田野工作,总是多吃几块羊肉,以便能在酒场应付的时间多一点。
啊,一斤白酒,Omg,额滴神那!
是不是该膜拜一下?
我要成立一个Folkman拜物教,~~~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6 08:47     标题: 回复 47# 的帖子

双霞姐姐,不用,你倒下,我顶上。。。。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10:53

引用:
原帖由 folkman 于 2010-1-16 02:20 发表
酒与羊肉:田野中的尴尬事

说到酒还行,半斤没有什么么问题。第一次进入采访区,主人的一番敬酒,自己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在喝酒时,我的合作伙伴不时地看着我,觉得他的眼神不太对劲,自己心里嘀咕我不是喝得很干 ...
只知道那个张润平先生有一斤白酒的量,没曾想老弟也有这海量。家乡人都那么有能耐啊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10:54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1-16 08:47 发表
双霞姐姐,不用,你倒下,我顶上。。。。
晓龙也有酒量?几斗?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10:56     标题: 回复 46# 的帖子

从建宗兄这里读出了:田野中入乡随俗的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融入田野,找到真实。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6 10:56     标题: 回复 50# 的帖子

双霞姐姐,不用,你倒下,我顶上。。。。

我倒下,还有知遥马老师。。。。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10:58

酒能帮助我们润滑和受访者的关系。的确如此。可俺有一次田野中因为俺被多灌了几杯,直接睡着了。那就比较误事,所以还是要根据自身的酒量决定喝多喝少啊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10:59

我估计是第一个要倒的。作家毕飞宇说:马知遥喝酒是吃不上热菜的。你明白这话的含义吗?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6 11:01     标题: 回复 53# 的帖子

到了一定的语境中,请原谅我用了语境这个词儿,您觉得您能左右得了喝下的酒的量么?
我反正够呛,我是最抹不下面儿的,最不经劝的。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6 11:02

明白
还真是菜。。。
作者: 任双霞    时间: 2010-1-16 11:18

引用:
原帖由 笛威辛亢 于 2010-1-16 10:56 发表
双霞姐姐,不用,你倒下,我顶上。。。。

我倒下,还有知遥马老师。。。。
啊,做田野,我是一滴酒都不喝啊。

有个招待我们的镇长,几年田野下来,特铁,跟我说:
咱们,这是不用喝酒的交情!!!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6 11:33     标题: 回复 57# 的帖子

这可是要几年的交情啊。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12:16     标题: 回复 55# 的帖子

也是,我就常常控制不了啊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12:17

引用:
原帖由 任双霞 于 2010-1-16 11:18 发表


啊,做田野,我是一滴酒都不喝啊。

有个招待我们的镇长,几年田野下来,特铁,跟我说:
咱们,这是不用喝酒的交情!!!
女子不喝酒是可以令人接受的!!!男人就不行啊。尤其是田野里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12:18

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在田野里既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同时还能少喝酒???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6 12:32

开启一个民俗学新分支——“田野外交学”?“田野交际学”?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6 12:43     标题: 回复 62# 的帖子

田野公关, 类似于采访公关吧,记者同志应该学习过,不知马老师做记者时学过没?
作者: 耿羽    时间: 2010-1-16 13:53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6 12:18 发表
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在田野里既获得了对方的信任同时还能少喝酒???
带个会喝酒的师弟师妹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6 14:01     标题: 我们的田野 

词:管桦 曲:张文纲
   我们的田野
  美丽的田野
  碧绿的河水
  流过无边的稻田
  无边的稻田
  好像起伏的海面
  平静的湖中
  开满了荷花
  金色的鲤鱼
  长得多么的肥大
  湖边的芦苇中
  藏着成群的野鸭
  风吹着森林
  雷一样的轰响
  伐木的工人
  请出一棵棵大树
  去建造楼房
  去建造矿山和工厂
  高高的天空
  雄鹰在飞翔
  好像在守卫
  辽阔美丽的土地
  一会儿在草原
  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歌曲链接:我们的田野

[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1-16 14:04 编辑 ]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6 14:23

长鸿好好学好好练,下次唱给我们听。仰慕你的歌喉N久了。。。
作者: 恩施土家    时间: 2010-1-16 14:41     标题: 回复 66# 的帖子

不要羡慕哥……

听说笛威老师也爱唱歌,有机会一定切磋切磋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6 14:43     标题: 回复 67# 的帖子

哥:我认为仰慕和羡慕是完全两回事。

PS:又是哪来的谣传?我喜欢唱歌?那无异于说我喜欢吓人。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16 16:17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6 10:56 发表
从建宗兄这里读出了:田野中入乡随俗的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融入田野,找到真实。
如果把喝酒与田野结合得太紧密,大家觉得有点荒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田野工作刚刚开始或者结束时,酒场是少不了的,这与特定的地域有一定关系的,如果在南方可能就不存在田野与喝酒的关系了。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6 16:21     标题: 回复 69# 的帖子

建宗老师:也有也有,可能没那么疯狂罢了。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18:30     标题: 回复 69# 的帖子

说的在理。谁叫我们是带着极强的目的性来的哦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16 19:13

希望大家把更加精彩的田野趣事讲述,以便分享和学习。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22:28     标题: 回复 72# 的帖子

咱们先不管谁,几个先写点吧,那些田野的回忆,不写就忘记了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6 22:29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巴莫JJ也是打雷不下雨。。。。。。。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7 10:02

大家不写,我可要继续写了,别怪我抢风头好为人师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7 10:53

欢迎知遥马老师继续写。。。。。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8 11:34

只好不断扔砖了,,,,,,,,,,,大家怎么都不喜欢袒露自己的经历捏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8 16:32     标题: 2、那年的歌谣

1989年寒假,我怀着使命回父亲的老家甘肃武威黄羊镇谢河乡。因为从小没回过这里,我的出现顿时成了一个事件。马家的各种亲戚朋友都来,挤了一屋子人。我一一认识过去。反正都不认识。我的大伯和叔叔带着天天去窜门,主要是见一些白胡子的老者。我知道我的亲爷爷早在饥荒年间饿死了,而我看到这些个爷爷都是我爷爷的兄弟们。总有五六个。
我想让爷爷们给我讲些老辈的传说,结果一个被推出来的老人给我讲了杨家将。我听听和书上写的内容没什么两样。就要求听一些歌谣。这些都犯难了,说没几个会唱得,要么说词记不住。
到了晚间,大伯找来了当地一个能人,能说会唱的,是我的一个姑父。
大家把白酒用开水温热,盘腿坐在炕上。姑父几杯酒下去就开始唱了。眯缝着眼睛。声音清亮而婉转,西北人的鼻音很浓。我听着那正是我需要的歌谣,记下了几十首,他越唱越来劲,引得一些人来家里听,时不时有女人骂一句:不正经得,别给孩子唱这个。
后来记得本子找不到了。却有一个歌谣仍然记得,就是被嫂子们骂的那句:

墙头上跑马哦
心里头慌慌着来
可亲亲的妹子哦
就抛了绣球

温热的小酒让人脸色都发着红光,笑声不断的人们滋润地享受着寒冻的岁月。那就是20多年前的故乡人们。。。。。。。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0-1-18 16:34 编辑 ]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18 20:04

在西北,特别是甘肃,无论是山歌、秧歌,还是花儿中,类似这样的歌词太多,这些歌词给听众添加了兴奋剂,使本来严肃和平静的场面热闹起来。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18 20:07

在凉州流行一种说唱结合的“凉州贤孝”,很有意思,经常由盲人拿三弦伴奏。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8 20:24     标题: 回复 80# 的帖子

主站有这个帖子,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6354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18 20:57     标题: 回复 81# 的帖子

论坛中贴过这样一篇文章: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viewthread.php?tid=9495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8 21:14     标题: 回复 80# 的帖子

很有趣味,谢谢提供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8 21:16

又发现了一个好版块所在。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8 21:18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6 22:29 发表
巴莫JJ也是打雷不下雨。。。。。。。
大家先聊着,俺真真正正是债务缠身,年关难过鸟。。。

回头聊~~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8 21:20     标题: 回复 85# 的帖子

先还债去吧。这儿偶们先捯饬着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8 21:23     标题: 回复 85# 的帖子

俺贴一段文字出来,以自己的例子提个问题:

对田野作业中的“犯忌”大家怎么看?

当然这里的“忌”是“民间禁忌”。


[巴莫曲布嫫]走近鬼魅:美女与鬼源
——彝族鬼灵信仰田野调查手记之一

作者:巴莫曲布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9-27 |
  
  ……

  1992 年初春,我为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的研究课题,从首都北京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凉山,选择彝族传统文化保持得最为深厚的腹心地区 ── 美姑县开始了为期四月的田野定点调查。作为本族人研究本族文化,在学术上被称为 “ 本位研究 ” 或 “ 自观研究 ” ,其最难避免的调查失焦就是对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现象熟视无睹。在凉山生、在凉山长的我,初到巴布腹地时还是有些漠然,尽管有详尽的调查提纲,但几天过去之后,发现自己一无所获,十分懊丧。直到有一天在下乡的途中,我这被铁锈锈住似的感觉突然被深深触动了……

  那天,我坐早班车前往维其古(天鹅之乡)。须臾之间,车出县城便爬上了蜿蜒盘回的山道。是时天色微明,河水上流动着乳白色的、湿意颇浓的晨雾,山坡上的村寨影影绰绰,远处的山峦也在朦胧中依稀可见。溢满兰花草烟味的中巴车时疾时缓地前行在树冠之间,就在这种黎明昧爽之中,有一种发现在瞬间突破了感觉的滞重:雾气缭绕下的一簇簇树叶反射着破晓微颤的晨光,就在光的影动中,我看见一排排树干上有草绳捆着的一块块木板。 “ 哪是什么? ” 我脱口而出,身边的一位白发长者带着诡谲的目光告诉我说: “ 那是鬼板 ” ,接着他便口若悬河地讲起了一个关于鬼起源的神话 ── 《紫孜妮楂》……

树桠上的鬼板

  一到目的地,我便急不可待地请刚认识的彝家小伙史铁跟我去拣鬼板。那知史铁一听便面露怯色,他为难地说: “ 不行,鬼板不能碰,甚至都不能看,否则鬼会附身作祟,给人带来灾难。 ” 我执意要去,史铁勉强跟在我身后。不知为什么,就在我伸手去够那树桠间的木板时,一种莫名的冷颤从指间传入身体。我本能地缩回了手,回头望着站得远远的史铁,一时不知所措。史铁不紧不慢地甩出一句话: “ 你这是违犯山里的禁忌。 ” 我还是不想空手而归,终于鼓起勇气解开了草绳,两块粘连着血迹和鸡毛的木板滑落到地上,我俯身细看,只见木板上用血画着几个小人的模样,还有鸡和羊一类的动物形象。这时,过路的几个山民发出 “ 啧啧 ” 的惊呼,随即便向地面连吐几口唾沫,以迅疾的步子仓惶离去。史铁说这是为了避免鬼跟随他们。回到住地,史铁再三嘱咐我不能把鬼板拿进房间,随即找出一堆报纸让我把拣回的鬼板裹起来,放在屋外的墙脚下。一个多星期后,我返回县城。临走时,史铁特别认真地告诫我: “ 千万不能让司机或乘客发现你带着鬼板乘车,否则一定会把你赶下车的。 ” 我小心翼翼地用报纸把鬼板包了又包,藏进行李。尽管一路上忐忑不安地唯恐泄露了包中的秘密,但这一次 “ 犯忌 ” 使我收获到了我视如珍藏的五块鬼板。

  因了这次颇为神秘的体验和经历,我颖悟到了改进调查方法的某种启示:这是一方万里无云的山野,心之巢窠不应再有既往记忆落下的影子。也许那瞬间的感悟只是季节里的阵雨,但寂寥的山原已因之闪烁出深藏未知的湿亮。

   把调查定位于彝人的鬼灵信仰与祝咒仪式后,我只身在山里的日子也开始有了一种特别的色彩。我从画鬼板进而发现了扎草鬼、塑泥鬼、雕祖灵、绘神图、制剪纸等毕摩仪式中的巫祭造型手段,便开始认真地追寻山里人的万物有灵观念与鬼神崇拜,严肃地思考每一块神图鬼板上所凝结的文化内涵与民间心意。此后在美姑,我最深的感触便是每天都处于激动之中,每到一寨、每访一户都能找到调查的兴奋点。也许是由于我对 “ 鬼 ” 的痴迷与执着,山里的乡亲们渐渐不再避讳谈说 “ 鬼 ” 了,并给了我一个特别的名字 ── “ 巴莫鬼 ” 。

1996年3月

全文见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2889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8 21:27     标题: 回复 86# 的帖子

谢谢理解,俺做作业去鸟~~
晓龙这段轮值,辛苦!!!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8 21:32

优美的文字中我们能体会到你在田野工作 中的执着和勇敢。正是你排除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趋魅之心,才有了质疑的能力。民间中那些不怕鬼的人,总让人陌名地要送上尊重。 要向你学习。

不过要问你一句:你当时不怕惹起众怒吗?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18 21:40

以前在一篇关于田野的文章中,看到了巴莫老师在田野中遇到的这件事。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18 21:44

“犯忌”有时可以惹怒研究对象,对于客体研究或者陌生的研究者来说,他们还是可以原谅的。
作者: folkman    时间: 2010-1-18 21:48

特别是在有关民间信仰的田野调查中,“犯忌”有时意味着对神圣的一种颠覆。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8 22:42

引用:
原帖由 folkman 于 2010-1-18 21:44 发表
“犯忌”有时可以惹怒研究对象,对于客体研究或者陌生的研究者来说,他们还是可以原谅的。
估计对陌生人他们会愤怒吧。如果是熟人带着,可能他们碍于熟人面子会原谅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8 22:43

引用:
原帖由 folkman 于 2010-1-18 21:48 发表
特别是在有关民间信仰的田野调查中,“犯忌”有时意味着对神圣的一种颠覆。
是的,对神圣的颠覆是有点冒险的味道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9 06:42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8 21:32 发表
不过要问你一句:你当时不怕惹起众怒吗?
当然怕,否则返程一路就不会“忐忑不安”了。

好在当时知道我这“秘密”的乡亲们都在惊讶一阵之后表示理解,他们并没有更多地责怪我。

只是后来我表弟皱着眉头把我好好地数落了一顿。
那是因为,之后我又去下乡,我表弟帮我看管我在招待所的房间。结果他在那里睡午觉的时候居然梦到鬼了,惊出一身汗来。
我回城后听他说起这梦,便诡秘地告诉他床下藏有我拣来的鬼板,于是就挨“骂”了。

我这个问题是在田野伦理的层面上提出的。

说真的,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鬼板,当时“拣鬼板”没有想太多“田野伦理”方面的问题,更没想“颠覆”“神圣”之类的问题,应该说还没有意识到“田野伦理”。
后来还拣过几回,再后来就不敢再拣了,尽管每次看到曲木洛伍(毕摩仪式活动的助手)把鬼板送走总是心存念想:到底送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去拣走又不被人知道呢?
但都是想想而已,没有行动,也不敢再有行动。

一方面是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入乡随俗”,一方面在山里呆的时间长了,自己也融入到了山里的生活世界中,民间禁忌也自然地成为自己的行为禁忌了。
后来自己收存的鬼板,包括带到美国去作展览的鬼板,都是专门请毕摩绘制的。
那是因为在彝人的观念中,只要没有经过仪式,就不会产生符咒之效。

不过,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彝学界,第一例鬼板研究就是这样以“犯忌”开始的……
现在回想起来,也值得反思和检讨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9 07:55

田野伦理中的“犯忌”是田野工作中值得探讨下去的问题。
巴莫JJ真是个彪悍无畏的巫女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9 11:00

只是后来我表弟皱着眉头把我好好地数落了一顿。
那是因为,之后我又去下乡,我表弟帮我看管我在招待所的房间。结果他在那里睡午觉的时候居然梦到鬼了,惊出一身汗来。
我回城后听他说起这梦,便诡秘地告诉他床下藏有我拣来的鬼板,于是就挨“骂”了。



请问:你是逗你表弟玩还是真的那天床下就收藏有“鬼板”?如果是真的,那真的有点恐惧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19 21:11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9 11:00 发表
请问:你是逗你表弟玩还是真的那天床下就收藏有“鬼板”?如果是真的,那真的有点恐惧 ...
是真的,就是从天鹅之乡带回县城的那5块鬼板被我悄悄藏在了床下。表弟梦到鬼后因窒息而惊醒。。。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搭县委沙马书记的越野车去了比较远的柳洪乡,把我长期包租的招待所房间交给了表弟看管(当时的房费很便宜,我也懒得倒腾我的行李)。
此前他并不知道我拣鬼板的事儿。
我不敢讲是因为他出生和成长在一个特别传统的家庭,所以知道床下藏有带牺牲之血的鬼板后真跟我急了眼。。。
当时在很多方面,我表弟和他的一群朋友在传统文化方面都是我的“老师”。。。
作者: 笛威辛亢    时间: 2010-1-19 21:54     标题: 回复 98# 的帖子

那这事还真是吓人了。。。
作者: 马知遥    时间: 2010-1-19 22:05     标题: 回复 98# 的帖子

越听越恐惧。服了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