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黄平苗族理词

黄平苗族理词

黄平苗族理词

作者:佚名



  理词,就其内容而言,有季节理词、民事纠纷调解理词和丧葬理词几种,它是在丧葬和调解民事纠纷等场合中,由歌师、理老或巫师唱诵出来:有的用盘歌形式对唱,有的用叙事形式吟诵,有的则用道白形式互相问答。其曲调古朴典雅,抑扬顿挫,十分动听。

  首先,谈谈季节理词。据《光明日报》1995年2月21日载:“距今7000——5500年前的稻米,今天在此间(指南京)与观众见面。这些稻米是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发现的。南京博物院为此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去年,考古队继续发掘,在编号为 T3830的探方中,发现了4000多粒炭化稻米,其数量之多,颗粒之完整,是全国历次考古工作中所罕见的。经农业专家鉴定,所有的炭化稻米均为人工栽培而且是粳稻,以前在南方考古发现多为籼稻,这对研究我国稻作农业起源,有重要意义。”以前,“我国新石器时代,公认长江流域是稻作文化区,黄河流域为粟作文化区,江淮之间属什么农作区一直是模糊的。龙虬庄地区地处江淮之间,它的考古发现,把5000年以前的水稻栽培从长江以南划到淮河以南。”高邮龙虬庄地处江淮之间,五千多年前这里正是苗族先民九黎部落生活之地,这个考古发现,证明那时的苗族先民早就学会了种植水稻,而水稻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是,苗族是个多灾多难,常因战败而进行大逃亡、大迁徙的民族。他们深知:逃到一个新的偏远地区,要想较为容易地获得食物来赖以生存和发展,就得把自己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耕技术总结出来,传承下去才行。于是,他们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将自己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季节和时令的变化、候鸟和一些动物活动规律,以及水、土、肥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编成能诵能唱,便于记忆的理词来进行口头传承,指导生产,教育后代,并在传承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这种理词,苗族称之为“季节理词”。

  其次,谈谈民事纠纷调解理词。如前所述,苗族先民在历史上经常因战败而大规模逃迁到远离中央王朝的地方。当他们定居下来后,封建王朝总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对他们鞭长莫及,法律制度对他们也不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苗族先民为了自身社会的安定团结,发展生产,繁衍后代,繁荣民族,有威望的族长、歌师、理老不得不聚会商议,制订适合于本民族社会发展的“习惯法 ”来调解民事纠纷,约束人们的行为,协调社会人际间的关系。这些习惯法,为便于普及,歌师理老们就将它编成能诵能唱,便于记忆的理词。这些理词,今天我们称之为“民事纠纷调解理词” 。民事纠纷调解理词,其内容主要有婚姻纠纷调解理词、汤粑理词、油汤理词几种。从现在搜集整理出来的资料看可以知道:在古代,苗族先民对于民事纠纷,无论大小,总是请理老来摆事实,讲道理地以“和为贵”进行调解;“和为贵”是苗族民事纠纷调解理词的思想核心。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看来是由于他们在与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恶劣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过程中深深认识到:只有内部团结和和解,才能战胜敌人,战胜恶劣的大自然而获得生存与发展。遇到实在无法核实查证的疑难案件时,在古代,那只好借用神的力量来进行神判。神判,一些小的案件,就由双方当事人拿出等量的糯米来各自包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粽粑同时下锅煮,规定的时间一到就捞出,谁做了亏心事而不认错的粑粑就不熟,败诉;大案件,就把油锅烧沸,放入铁斧,然后赤手去捞,谁不被烫伤谁就胜诉。但是,这样的神判,常常是双方同时败,或双方同时胜,没有胜败之分。煮粽粑请神来进行神判,理老念诵的词就称为“汤粑理词”;捞油锅请神来进行神判,理老念诵的理词就称为“油汤理词”。

  再次,丧葬理词。丧葬理词,是中老年人死后请巫师来给死者讲清他为何早不死,晚不死,偏在这时死的道理,并教导他的亡灵应如何沿着祖先从东方迁来的老路回到祖籍地后,再登天去跟列祖列宗住在一起而念诵的理词。

  理词,是古代苗族先民生产经验的总结,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共同“法典”,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发展生产起很大作用,所以人们十分重视。因此,理老在念诵时就常常提醒人们:“汉族不离书,苗族不弃理。建屋必须弹墨线,做人务必要明理;屋不弹墨线不成屋,人不明理不象人。”(引自《理词》集第396页)



来源: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网

TOP

学习了,今天又学到新知识,民俗学论坛办到真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