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禹下车泣罪的故事

大禹下车泣罪的故事

大禹下车泣罪的故事

中新网  2009年07月22日 11:09 来源:法制日报



  汉代,孔子的法律主张逐渐为统治者和社会所接受,成为立法与执法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古代法律的主流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要心存仁义,不要一味地用严厉的刑罚约束民众,在执法时即使对罪犯也要心存怜悯,不要一味施以重刑,杜绝他们“重新做人”之路。

  在这种价值观的主导下,能“法中求仁”的君主被称为仁君,并成为后世君主的楷模。

  汉人讲述的“大禹下车泣罪”的故事便是典型。“大禹下车泣罪”的故事说的是古代的大禹巡行诸侯国,在路上遇见一些被押送的罪人。

  大禹下车问罪犯为什么犯罪,听后伤心垂泣。跟随大禹左右的人对禹说:“这些人不听从您的教导,触犯了刑律,现在被押解受刑,是罪有应得,您作为一个君王,为什么要为他们伤心呢?”

  禹说:“尧舜作君主的时候,能以德感化民众,以致天下的人守体安分,不犯刑法。现在我作为君主,德不足以感化民众,所以才致使他们犯罪。罪,虽然是他们犯的,但责任却在于我不如尧舜厚德治国,所以我为他们伤心。”

  这则故事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这种法中求仁的思想也促进了中国古代法制不断向着由重改轻的文明的方向发展。

  □马小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