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家乡婚俗:扒灰完整版

家乡婚俗:扒灰完整版

从前因为见怪不怪,对家乡那一套公公背媳妇的婚俗并不以为有什么特别,现在看来竟然真是颇有些奇异。

这种婚俗从小就看到,公公穿着蟒袍玉带,画着大红脸蛋,背着新媳妇儿,婆婆背着疑似醋瓶子的东西追赶其后,大家得趣的起哄。只是当时年纪还小,领会不到这幅图景的真意。也不曾费脑子细想。

后来长大后再见到一次,生平第一次思考这问题,于是去问奶奶。据我70高龄的奶奶说,似乎这还关风流才子苏东坡的事。据传是苏翁中年丧偶,日子冷清。一日,走过儿媳的房间,看见儿媳睡在透明纱帐的床上,暧昧之情暗生。但苏翁又不便直说,于是在满是尘土的窗上题诗一句:“缎罗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来理的差。”儿媳是个聪明人,看到公公留下的诗后,在公公的诗句后续上了一句:“愿借公公弹一曲,尤留风水在吾家。”苏翁看后很是高兴,正好此时好友来访,苏翁急忙用袖子擦拭窗上的字,朋友不解,便问苏翁,苏翁尴尬不已,答道:“灰多,扒灰也!”

后来就以“扒灰”暗指暧昧的翁媳关系,但在网上查一下,似乎背这个黑锅人除了苏大学士还有王安石,情节相似,就是主角恰是这对政敌互调。

而且似乎我所见还是含蓄版,在家乡网上找到的帖子中,看见一个更完整记述的:

他们的婚俗很特别,他的特别在于:不是新郎与新娘举行结婚典礼,而是公公(新郎的父亲)与新娘(儿媳妇)举行结婚典礼,整个结婚仪式和闹洞房都是公公与新娘之间进行,新郎只能站在旁边看热闹;这样的婚俗还是第一次见到,让我大开眼界,但总感觉不怎么妥,还是应该文明一点的好吧。
      娶亲的队伍由十几辆花车组成的迎亲车队、四抬花轿一顶,吹吹打打的乐队、穿着整齐鲜艳的民族服装的腰鼓方队、扭秧歌方队组成。下午三点多钟,她们敲着腰鼓、舞着红稠、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在新郎的率领下迎亲队伍出发了;场面大,够排场,很是壮观的。
      四点多钟,娶亲的队伍回来了,在离新郎居住的小区一公里处新娘由汽车改坐花轿了;呵呵,可不是新娘一个人坐呀,而是公公和新娘同时坐在花轿里,因花轿较小,新娘只能坐在公公的腿上,为防止新娘从花轿上掉下来,公公必须搂着新娘的腰;由四位轿夫抬着继续前进500米左右后停轿,因为颠花轿的场面引来了大批观光者;再改由公公、伯伯和叔叔(公公的兄弟)像接力赛跑一样将新娘轮换背回家,婆婆背着挺夸张的醋瓶子追赶着。此时鞭炮轰鸣、乐队、腰鼓方队、扭秧歌方队簇拥着背着新娘的队伍,好不热闹!      在一阵鞭炮轰鸣声、喜庆、热烈的张扬气氛中结婚典礼开始了,乐队奏响了《结婚进行曲》,主持人宣部第一项新郎、新娘入席;这时画着花脸,头戴大高帽,身着蟒袍玉带的公公和穿着婚纱的新娘挽着手款款登场了,台下一片欢声笑语。
      第二项,宣读结婚证书,内容是自编的,大概意思是:灰老头(公公)和新娘结婚,符合灰委会的章程,同意结婚,从今日起生效。
      第三项,灰老头(公公)宣读申请书,大意是;自愿加入灰委会,遵守灰委会章程一类的话。
      第四项,主婚人、证婚人、亲友讲话,祝贺新人新婚幸福。
      第五项,宣部节目表演开始,台下一片欢呼声、尖叫声,婚礼进入高潮。
      共表演了十几个节目吧,也有文明的节目,荤素搭配吧。大概是:1、公公和新娘演唱《夫妻双双把家回》;2、公公亲新娘的面颊;3、按新郎、公公挽着新娘、婆婆(胸前挂着大醋瓶)的顺序站成一排,共同表演三句半,大意是不吃醋一类的话;4、公公和新娘咬苹果;5公公和新娘喝交杯酒;。。。。。。
      节目将婚礼再次掀向了高潮。

这个真是完整大胆得,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天门人都没见过。

TOP

最近看到山西也有类似的习俗。

TOP

记录之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好生了不得"汉有游女"!
比我此前的记录还要生动呢!
建议:
回家度假,一定要去亲身参与\亲身垫砖\亲身记录!

另:
收集婚俗影像资料,解读个中细节,当为一大乐事!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