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勃]北京应构建自己的文化日历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张勃]北京应构建自己的文化日历

该文发表在2012年12月22日《中国文化报》
http://epaper.ccdy.cn/html/2012-12/22/content_87002.htm

  文化日历是一种特殊的历书,就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根据某个地方的文化活动举办日期的先后和空间分布,将相关信息进行有序编排而形成的文本。它用简明的方式揭示出该城市或地区文化活动的时空间安排和丰富性程度。而根据特定地区文化活动的举办日期,将其相关信息遵循一定的规律标注于日历上形成的文本,也是一种文化日历。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和地方使用文化日历的概念并制作特定时期或特定地方的文化日历,比如露希·史密斯著有《20世纪文化日历》一书,对20世纪重要的文化活动进行了有序编排;山西晋城市政府编有《2011晋城文化日历》。但总体上看,文化日历还是一个新的概念,文化日历构建工作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学术界对于什么是文化日历、文化日历构建和应用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刚刚展开专门的研究。
  北京为什么需要文化日历
  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北京有了新的城市战略定位,要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文化中心城市。
  这种情况下,北京的文化建设必定会加快步伐,多种来源的文化活动必然会蓬勃兴起,有效整合北京市不同区县的文化资源,使各种文化活动时空间布局得到更为合理的安排,也会成为更迫切的需求。与此同时,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难以有效对接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笔者认为构建和应用一种良好的文化日历具有多种价值。
  首先,可以有效解决北京市内文化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当前的北京,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文化活动,比如2012年仅年度周期性文化节庆就有150余个。然而,有关部门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了文化活动,广大民众并不知道这些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北京文化日历是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将特定时间的文化活动依据一定准入标准,按照其拟举办时间的先后进行合理编排而成,为广大民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一种方便适用的行动指南。
  其次,有助于北京良好城市形象的塑造。一方面,文化日历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成为向本地人和外来人士展示北京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一份好的北京文化日历会让一个市民,尤其是一个想在短时间内了解这个城市、参与这个城市生活的外来者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人文关怀。
  再次,有助于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北京文化日历的构建和应用,对于纳入其中的文化活动而言,是最佳的宣传路径之一,它以指南的方式而并非广告的方式,提高了活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引导人们的参与和消费。而文化品牌正是经由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张及对它的重复消费而逐渐树立起来的。
  最后,有益于城市特色的生成和维护。因为北京文化日历是对北京文化活动及其活动场所的集中展示,尤其会将具有标志性和独特性的内容纳入其中,由此便突显了这个城市在物质形态和文化方面的特色。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北京文化建设的计划性和自觉性,并有助于文化活动时空间布局的优化。
  如何构建北京文化日历
  对于北京的文化发展来说,文化日历的应用正日益变得重要。北京文化日历并非生而有之,必须经由专门构建才能够生成。笔者认为构建北京文化日历应该遵循以下4个原则。
  一是服务性原则。文化日历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日用民生。因此,文化日历的构建必须贯穿服务性原则,在构建过程中要时刻想着社会成员的需求,一方面要保证基本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另一方面则尽量提供文化活动概况、特色等知识介绍。
  二是准入标准原则。即建立文化日历的准入标准。文化日历的准入标准可以设立几个衡量指标,比如文化活动的连续性,即是否每年都举办,并已经举办了多少年;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即每次文化活动持续的时间;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参与人数和媒体报道情况加以衡量等。只有符合准入标准的文化活动才有资格进入文化日历文本。
  三是重点突出原则。在文化日历构建过程中,要对文化活动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并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分别对待,重点文化活动重点推介。
  四是连续性原则。文化活动本身的常发性、动态性以及使用人群的变化性,都要求文化日历必须不断构建,并在构建过程中不断更新,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日历的服务性和多种功能的有效发挥。
  北京的文化主管部门理应在北京文化日历的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充分借助学者智慧和社会力量,尽快构建出一种信息准确、内容精致、安排合理、服务性强、彰显城市特色、显示城市品位的文化日历,并不断适时加以更新。
  市场前景广阔
  需求是市场的决定性要素,方便实用性让北京文化日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北京文化日历是公众参与文化活动的行动指南,读者可以根据书中提供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何时到何地参加何种文化活动,以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
  其次,北京文化日历具有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图书市场的空白。目前,图书市场上旅游类图书较多,然而,这些图书主要以空间或景观为线索来编排,内容重点在静止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上,对于承载风土人情、可以参与体验的文化活动较少关注。北京文化日历则创新性地以时间为线索对动态的允许旅游者参与体验的文化活动进行编排,在展示该地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着力体现它的风土人情,从而提供了关于参与体验的大量线索,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图书市场在这方面的缺憾。
  最后,北京文化日历还具有可持续出版性,可以成为图书品牌。近年来,文化活动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日益突显,文化活动会对城市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目前北京文化活动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文化活动,为北京文化日历的连续编制出版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不仅如此,其他城市也有对文化日历的需求。因此,文化日历可以如同皮书系列一样,申请自己的LOGO,成为图书品牌,并可以做成电子产品,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张勃)
附件:

妙峰山庙会(张勃摄)  [时间:2012-12-31 21:02]

大兴西瓜节(胡广文摄)  [时间:2012-12-31 21:03]

日坛祭日仪式表演(张勃摄)  [时间:2012-12-31 21:04]

大兴庞各庄梨花节(胡广文摄)  [时间:2012-12-31 21: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