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钟进文]“手抓平伙”消失了吗?

[钟进文]“手抓平伙”消失了吗?

东乡族吃平伙的习俗还存在吗?
那里的人曾经认为:吃平伙是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产物。事实上,它虽然在庄廓里不时兴了,却悄悄走进了大街小巷的饭馆里。

“手抓平伙”消失了吗

文/钟进文

    1999年6月中旬,我受大型民族风情电视专题片《中华风韵》摄制组的委托,以民族顾问的身份,随摄制组赴甘肃,对该省独有的裕固、东乡、保安3个民族的生活现状进行实地拍摄,遇到许多令人欣喜的事情。

我们拍摄的第一个民族是东乡族。东乡族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的东乡族自治县。这里古代是屯兵布防的要塞,东有洮河环绕,西临大夏河,北有黄河流经而过,东乡人就居住在这3条河围绕的崇山峻岭之中;数十条大岭、上百条支沟波浪状向四面延伸,形成一幅绵亘层迭、纵横穿插的山峦图,地势极为复杂。陪同我们前往的东乡族作家马自祥介绍说,东乡人形容自己住的是“山高没尖子,沟深没底子,碰死麻雀滚死蛇”的地方。在这里,人们的生存空间很狭窄,过去相互往来也极不方便,“隔山能说话,握手走一天”。


早早的,县有关部门领导就来到山门口迎接我们。我们的导演是第一次来甘肃,他根据拍摄提纲认为,吃平伙是最能反映这个民族风土人情的内容,希望能抓拍到这方面的镜头。说实话,我也是从书本上得知吃平伙是东乡人聚餐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方式。饱一回口福的心理使我们一拍即合,当我们把这种意图告诉马先生时,他有点难为情,他说抓拍不容易,需要组织一下。经过一番准备,第二天早晨我们正式开拍了。


清晨,天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是东乡地区9个月以来的第一场雨,对靠天吃饭的东乡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喜事。正好,过去吃平伙也往往在阴雨天或风雪天。


马先生说,过去供吃平伙的羊是有讲究的。当羯羊羔出生后,主人精心喂养,不让它上山跑洼,5个月后骟割,备上笼头,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并以东乡地区特有的本氏茅、小白蒿等杂草和精料饲养育肥。这种羊又称“站羊”,一年后体壮膘肥,并且肥瘦有致,肉嫩丝细,没有膻腥味。


当然,今天这只羊显然不是“站羊”,而是从集市上临时买来的。现在喂养“站羊”的人越来越少,很少能吃到真正的“站羊”肉。


吃平伙的地点安排在县工程队原队长马有德家中,据说他们家经常为民工提供吃平伙,备有一套完整的炊具。这样“揽头”(主办者)也自然由家主担任。“揽头”定好股份后,请阿訇宰羊。他把羊吊在树上剥皮,清理内脏。然后爆炒羊肝,凡定上股份的人都要赏到羊肝子,这叫做“前头的肝子比后面的肉香”。


吃平伙的羊要囫囵下锅,用强火煮。等开锅打尽带有杂质的血沫,调花椒、胡椒、姜片、草果、蒜苗、红辣子、青盐等佐料,然后再施以慢火。与此同时,两三个人又忙着把羊心、肺、肥肠和脖子上的紫肉洗净剁碎,和上羊油、清油、葱花,配上调料,做成东乡人称为“伐子”的食品。把“伐子”盛到碗里,用蒸笼在肉锅上蒸熟。“伐子”蒸熟后,东家还要端来油香、素盘馍,让食客们与“伐子”一道食用。


吃罢“伐子”,东家又摆上了“三炮台”盖碗茶。食客们在炕头上一边刮碗子喝茶,一边谈天说地。据说,东乡人过去吃平伙不仅为吃肉,还有调解邻里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有俗话说:“若要气散,共吃一顿饭;若要平和,吃顿平伙。”


羊肉煮熟后要剁股份。剁股份也有讲究,首先从脖子上剁一块宰命骨,送到宰羊人手中;再剁一块交“揽头”,让他准时收齐平摊的股份钱。然后按定好的股份阶数,把前腿、后腿、胸衩、背子、肋巴、尾巴骨6大部件分割开来,很均匀地分堆摆在桌子上,给东家留一份叫做锅头份,羊皮、头蹄、内脏作操劳费。到场吃平伙的人,各自抓起面前的肋条排骨,细品慢尝,然后将剩余的用纸包好,拿回家给家里人分享。



我们一气呵成,把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从头到尾全部拍摄下来了。在拍摄过程中,来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而且很多年轻人不时说点什么。我们以为,他们主要是对拍电视感兴趣。忙中偷闲,我用西北方言问两个小伙子:“吃没吃过平伙?”他们笑着直摇头。我又问:“见过没有?”他们说没见过。这时我感觉到,他们不仅对拍电视感到新鲜,而且对吃平伙也知之甚少。


下午天晴后,我们又驱车前往堪称东乡“青枝绿叶宝地”的唐汪川。这是东乡地区少有的几块川地之一,因盛产一种兼有桃杏两种滋味的大结杏而闻名于世。在果园里,我们遇到了一位汪姓老人,交谈中,我问起吃平伙的事。他说,他们这里早就不吃平伙了,吃平伙是山里人的事,那里大沟深,交通不便,想吃肉,一家人一次又吃不起一只羊,只好几家人合伙搭份子。他们这里交通方便,想吃肉,搭一“兰驼”(一种三轮摩托车),几分钟到镇上馆子里,想吃什么部件(羊的不同部位),就要什么部件,吃完交钱就可以走了,没有那么多麻烦事。另外,山里人住在一起,吃平伙股份钱容易收回来;川里人,出门做生意的多,吃了平伙,股份钱总也要不回来。我说,吃平伙不仅是为了吃肉,还有联络感情,调解关系的作用。这位健谈的老人毫不犹豫地说,在馆子里一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三五个老人约到一个馆子里,吃吃喝喝,说古道今,拉家常都可以,最后平摊费用就行了。和城市人在馆子里请客吃饭一样嘛!听到这儿,我听出了老人的话音,他的意思是说,吃平伙是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吃平伙的人越来越少了。由此我也明白了,当初我们提议抓拍时,为什么马先生有难为之情。实际上,现在很多东乡族地区已经不时兴吃平伙了,取而代之的是掏钱上饭馆。所以,我们拍摄到的也是一个历史场景。


晚上,我和马先生同住一屋,我又提起这件事。马先生说,东乡人吃平伙,由来已久,它的确是特定历史的产物,是东乡人先辈“散尔塔”色目人从中亚西亚东迁时,从老一辈那里传承下来的。由于自然环境因素,过去东乡人的社会经济一直比较落后,他们主要通过“筏子客放筏下河口,脚户哥结帮走泾阳,擀毡匠串州过县献手艺”来求生存。所到之处,举目无亲,人生地不熟。另外,东乡人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民族的饮食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为了增强同伴之间的凝聚力,他们往往通过吃平伙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天长日久,这种习俗也在庄廓(村庄)里流行起来了,成为东乡人的一大饮食特点。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坐在家里吃平伙的人越来越少了。我问马先生,这是否意味着吃平伙这一习俗将从东乡人的生活中消失。马先生持否定态度。他说,吃平伙虽然在庄廓里不时兴了,但它悄悄走进了大街小巷的饭馆里。说到这儿,马先生很兴奋。他说,现在“东乡手抓羊肉”已成为西北地区饮食业的一道名菜,其中规格最高、最具民族特色的所谓“东乡手抓系列”,就是根据吃平伙剁股份的特点,将整羊的6大部件分门别类地盛盘上桌,这和吃平伙没有两样。马先生风趣地说,过去三五个庄稼汉凑在一起就能吃到的“手抓平伙”,现在已荣登大都市里的酒店宾馆,成为招待贵宾的美味佳肴,您说这“吃平伙”是消失了还是发扬光大了?为此,我也一时无语。


的确,眼下在甘肃、青海、宁夏各地随处可见“东乡手抓羊肉”的牌子。据说,仅兰州就有近百家这样的饭馆。我想,如果这些饭馆都是从东乡人的“手抓平伙”衍生出来的话,那么我们的担忧实在是多余的。事实证明,东乡人民不仅没有摈弃传统文化,而且依靠它正在打一个经济翻身仗。据当地报刊介绍,东乡县委、县政府已经把“东乡手抓羊肉”作为开发东乡的两大拳头产品之一,准备打向全国。甘肃临夏州星月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也引入高科技、新工艺、新材料,对羊肉进行精加工,研制出真空包装的“手抓羊肉”熟制品。我想,该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使东乡羊肉飘香西北,也定会飘香海内外。(责任编辑:贾天粒)

文章出处:民族团结杂志 第一期
                   http://www.56-china.com.cn/mztj/1/yi21.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