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聚焦发展与不发展2

聚焦发展与不发展2

聚焦发展与不发展


——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海峡两岸圆桌论坛实录



林敏霞,徐杰舜整理




2004年,乔健教授在家乡山西与小学同学合影,山旁的山洞是乔教授小时(1942-1945)住过的地方。



三、文化的永续和发展与底边社会
乔健:主席、徐教授、李院士、王教授、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今天想提一个观念,就是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我们所谓的生态环境,除了自然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环境。差不多在五十年前,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学,强调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环境和生存的环境里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个方面,中国的自然环境就跟文化环境一样遭到人为的破坏。在文化环境方面的情况更坏,文革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所以,我们现在讲人类的生态环境,中国人的生态环境,我们一方面要注意维护自然环境,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作为人类学家,特别是在座的都是有关人文学科方面的专家,就更要注意文化环境的维护了。在这个方面,我想借用李亦园先生昨天演讲的题目“永续发展的观念”。不过,我想做一个小的改变,就是把永续和发展稍微分开,就是“文化的永续和发展”,把它作为两个问题来讲。
我自己,很自夸地说,是相当典型的一个人类学家。早年都是遵从人类学的研究路子,去研究异文化,other cultures。我没有出国之前,在台湾研究的是台湾的高山族。到了美国以后,我跟很多的中国学者不一样,我去研究美国的印第安人。我想,我恐怕是在美国印第安做田野最久的中国人类学家了。那么,到了香港以后,因为我要带学生到外面去做田野,我就选择了瑶族。只是到了我的晚年,我回来研究一下我自己的文化,就选择我自己的家乡山西。从1994年开始,我在山西做“乐户”的研究。“乐户”,各位知道,在历史上是贱民。在山西的东南部,这些地方还保留着150多户。我们经过了两年的广泛的调查,研究记录了150户的乐户,这个书也早就出来了。那么,在我研究乐户的过程里头,我得到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中国文化”——用更确切的名词,就是刚才王教授说的“华夏文化”或者“华夏文明”——在中国民间所保留和延续的程度非常让我惊讶。我记得我在山西做研究的时候,我经过北京大学,在那里,我把我研究的计划作了一个报告。其中有一个中央民院的同事,他说山西所保存的民间文化就像山西的煤矿那样深厚。我经两年在晋东南的调查,确实感到这句话的意义。1994年我得到台湾教育部门的比较高的荣誉奖励,并得到了一定的经费。我就利用这些经费开始在台湾的民间做厨师的研究。我感到中国文明,就是华夏文明恐怕是世界上持续最久、延续不断的文明。各位到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到民间去采访一下,可以看到中国传说中的很多人物,伏羲、女娲等,都几乎是活生生的存在,我们都可以看到各色各样的对他们的祭拜。在我们这个地区对女娲的崇拜,表现为很多的事都可以去问,我想这种对于神的崇拜在别的文化里都是没有看到的。我们看到很多希腊的文化都只是在神话里面或者在博物馆里面死掉了,只有中华文化传说里面的神仍然活在民间。所以,我发现民间文化有一个非常持久的延续性、永续性。中华文明、华夏文明还继续在流传。我记得在文革的时候,全国要破四旧,即使经过这么大的破坏,这个东西却并没有被杀掉。改革开放以后,在更开放的政策下,这些又开始恢复了。台湾是一个新的移民的环境,但是同样的东西也照样的跟动植物一样地移植那个新的环境里并保存下去。所以,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华夏文明的生命力在世界上是非常强大的,是相当特殊的例子。
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讲的所谓人类学的中国化、本土化的问题,我觉得上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重视。罗伯特所提出来的“大传统、小传统”,而华夏文明的延续在小传统里面更容易看得见。李院士所提出来的“致中和”和谐平等的观念,主要是从民间文化里面观察到并提升到整个中国的人和中国的社会。像我在研究的“乐户”以及其他的人类史,比如剃头匠、杂技艺人、说唱艺人等。我现在在台湾开始做厨师的研究也是一个民间文化的例子。因为台湾的大型宗教性的宴会或者其他性质的宴会特别兴盛,厨师变成了一个新的行业。我们最近在高雄县一个乡里面找到150多家的大厨师,现在有一个新名字叫做“总厨师”,规模非常大。还有“歌仔戏”的戏子。此外还有比这个更古老的行业,大陆在解放以后就废除了,台湾一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废除,但有的地方还没有废除。我记得早年有人问周恩来总理说中国还有没有“娼妓”,周总理回答说“有。”记者问“在哪里?”他说:“在台湾。”当然,周总理是很聪明的人了,一语双关。在台湾,最古老的行业“娼妓”,一直到陈水扁当台北市长后才废除的。他们在台北组织了协会,是维护性工业权利的协会。我还有很多例子可以引用。
整个这个里头,我有一个名词叫“底边阶级”。当然我是用台湾的例子来讲,这个名词可能有点问题。但是,我同时有个观念是底边社会的观念。我觉得底边社会的观念是存在的,是民间文化里头的一部分。在罗伯特的所谓“大传统、小传统”里面,他把这个社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精英社会,那是属于大传统;普通庶民所处的是小传统。我觉得在两个相对主题社会之间,另外有一个就是我所谓的底边社会。这个社会对两个社会起了一个平衡作用。我自己发现在底边的社会里面,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些乐户,现在在台湾也有,但是已经变化了,不叫“乐户”,我们现在叫“香花和尚”。他们事实上有乐户的影子,但是他也兼带阴阳的功能。所以这些人,阴阳、乐户、戏子、剃头匠、各种杂技艺人、娼妓,他们构成的一个社会。在台湾的例子里,往往是以一个寺庙作为这个中心,他们的活动都是在围绕寺庙,与寺庙宗教活动有关系。在他们那里头,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传说中的我们远古的华夏文明基本的影子的延续。我觉得这个对于人类学家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值得去研究;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所生存的环境来讲是非常珍贵的、值得去维护的一部分。这就是我提出的一点观点,请大家指正。谢谢!

徐新建:谢谢!乔健教授用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把我们论坛所讨论的问题引向了更复杂的一个层面。我们一般所讨论的主要是关注自然生态,已经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果把文化生态引入到问题中来,就更加复杂。自然出了问题,其实是因为文化出了问题,是文化生态本身就发生了很多层面的毛病,才导致了自然问题。所以,我想,要解决自然生态的问题,可能还要从文化生态的重建来讨论着手。但是这样就显然加大了我们这个论坛的难度。我觉得这样一个引发是非常的重要的。
关于文化生态的结构,我觉得乔教授主要引用的是“大传统和小传统”来讨论我们民间底边社会的延续。不过我个人觉得文化生态结构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层面,比如西方与东方、主流和边缘,包括昨天叶舒宪教授讲的原住民生态世界观,这样一种文化资源怎样放到我们文化生态学、当今世界的文化生态结构里面。我觉得这个问题显然还值得大家来共同思考。

资料来源:人类学乾坤: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d1ad10100bves.html
附件:

TOP

回复 1# 的帖子

这张照片太珍贵了,很高兴能够见到!

TOP

人类学乾坤(中国民俗学网)博客上的图文,未经博主授权和许可不得转载,如有意使用请联系“人类学乾坤”管理员:小小七世。(请在博客中给小小七世留言) 凡是获准使用“人类学乾坤”图文资料的,必须注明资料源于“人类学乾坤”,否则视为侵权。特此声明。 人类学乾坤 2009年01月01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