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研讨会]专家学者在京研讨民族与民族主义

[研讨会]专家学者在京研讨民族与民族主义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1年12月30日

  本报讯 (记者 吴艳) 12月23日至24日,“知识建构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与民族学、藏学、历史学、宗教学领域的十几位专家学者从各自研究角度出发,围绕会议的主旨进行了交流探讨。正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主任杨圣敏在开幕式致辞中所指出的,邀请多学科专家学者一起交流、沟通、讨论,意在促成以民族学人类学为主的多学科的合作,单一学科总会存在缺陷和不足,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与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并互相激发。

  在会议的主旨发言阶段,复旦大学教授纳日碧力戈在题为《“民族”讨论的指号规训》的发言中指出,在进行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知识建构的讨论时,首先要分清概念的不同,要认识到民族国家概念中承认差异、重叠共识的重要性,尤其要注意概念的约定俗成和任意性。

  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在发言中提出了“多元社会差异平等”的问题。他指出,跨体系社会提供的是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不同区域通过交往、传播和并存而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社会和文化形态。他从五个层面界定了平等,即机会平等、分配的平等、能力的平等、“齐物平等”(多样性的平等)、具有国际面向的平等,认为只有当这五个层面以综合的形态呈现的时候,中国才能实现其平等的理想。汪晖强调,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面临的挑战可以被界定为“多样性平等”或“差异平等”的危机,但这也提示我们在中国的传统尤其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制度的层面,包含着多样性平等或差异平等的概念和价值——以平等为前提尊重多样性,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是这一概念的核心。这也就是所说的“跨体系社会”的基本价值——差异或多样性不是民族主义的,而是形成共同体的前提;差异或多样性也不是本质主义的,它是历史地变化的,但变化、融合、交流等概念并不以取消差异和多样性为目的。

  南京大学教授顾肃从政治哲学的方向解读了当代民族主义的理论与政治诉求,解释了公民民族主义、种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和宗教民族主义。他认为在多元社会中,要尊重不同文化。在出现冲突时,要找到“重叠共识”以解决问题。他强调,宪政制度是解决多元文化社会中冲突和矛盾的有效制度。

  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在题为《民族学与人类学能给予民族史研究什么样的启发?》的发言中介绍了分子人类学和比较民族学给予民族史研究的新启发。他认为,中国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多民族统一国家,而是一个有许多民族各自保有其祖居地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应该有自理其祖居地的权利。我国的主体语言与主体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侵蚀和损害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所以在中国需要特殊的民族政策来弥补历史上形成的以及由现实社会差异所造成的民族不平等,维护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不能一味模仿一些移民国家的“民族熔炉”政策,要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南京大学教授范可在题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呈现与国家政治》的演讲中,从自己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村参观时的感受谈起,表达了他对中国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活动的得失的看法,并且就中西文化中关于少数民族问题的异同作了比较和探讨。

  北京大学教授罗新以噶仙洞的发现与再发现为个案,指出面对和利用民族史料时容易陷入的陷阱是把民族当做是客观的存在。他强调民族更多的是一个政治体,因而需要在批判和警醒的前提下使用民族史料,要在对现实抱有健康的关怀下使用民族史料。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沈卫荣从学术角度阐释了“大藏区”概念,并指出由于族源问题、地域差别、文明起源等问题在实现西藏民族与文化认同上存在的困难,认为需要基于现实情况,采取多方努力才能实现西藏的民族和谐。

  南京大学教授华涛在题为《民国时期的回族界说与中国“回回民族”的理论意义》的演讲中,介绍了民国时期关于“回族界说”的争论,并探讨了“回回民族”的理论意义。他认为,这一时期里,中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形成了一套涵盖教育组织、区域自治、经济扶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成熟理论方法,开创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新局面。延安时期,中国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民族团结教育理论、方针、政策,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的不断完善留下了宝贵经验。

  此外,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黄达远、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梁永佳、上海大学教授巫达、贵州大学教授杨志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旭东分别作了题为《头巾现象:关于新疆和田穆斯林头巾问题的田野调查》、《制造共同命运:“白族”族称的协商过程》、《宗教观念与尔苏人认同》、《试论清末民族主义运动中的“苗族”建构》、《一体多元的族群关系论要——基于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构想的再思考》的演讲。演讲后,评议人提出了对演讲内容的肯定、疑问或质疑,演讲人给予了回应和回答。在交流、讨论、质疑、回应解释中,研讨会的各项议题进行得更为深入。

  在接下来的圆桌会议和开放讨论中,更多的学者与学生加入讨论,专家学者就学生们的问题给予了解答,并鼓励民族学人类学方向的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并多与其他学科的学者进行交流和探讨。

  本次研讨会由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