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严昌洪:近代社会风俗史领域的开拓者

严昌洪:近代社会风俗史领域的开拓者

辛亥革命网 2011年06月09日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1982年,严昌洪在《华中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一文。这篇文章的特殊意义正如文章标题由“辛亥革命”和“移风易俗”组合而成一样,似乎预示了作者学术人生最重要的两大主题,特别是后一全新领域的开拓。以这篇文章为开端,严昌洪开始将大量的精力和热情倾注于之前未曾被关注的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史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被公认为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

  已在辛亥革命研究领域初露头角的严昌洪之所以开始注意到社会风俗史的研究,大体有两个方面的机缘:一是辛亥革命70周年学术讨论会;一是章开沅先生的呼吁。在辛亥革命7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中华书局两位资深编辑刘德麟、何双生向大会提交了《建国以来辛亥革命史资料出版述略》一文,他们在文章中用了整整一段篇幅谈了关于搜集、整理、出版社会风俗资料和进行社会风俗研究的重要性。严昌洪之所以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契机,与其导师章开沅先生的学术倡导不无关系。章开沅先生在1981年发表的《要加强对辛亥革命期间社会环境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必须加强对辛亥革命时期整个社会环境的考察和剖析,只有如此,才能从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出发,不仅深刻地剖析主要的人物和事件,而且科学地说明辛亥革命的全局,乃至当时整个中国。这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学”理论的雏形。

  近代社会风俗史研究的前景似乎很光明,可在当时摆在严昌洪面前的现实是:已有研究极为薄弱,几近空白;资料浩繁却又极其分散,严重缺乏整理;尽管已有先见者之呼声,但大部分人并未能意识到其重要意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严昌洪开始了筚路蓝缕般的潜心探索。1984年,严昌洪发表了《关于社会风俗史的研究》一文。文章指出,社会风俗属于社会意识诸形态之一。它与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一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独立的外观、自身的规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也就是说,社会风俗以它独特的方式来反映社会存在和作用于社会存在。基于这个认识,文章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风俗史的研究对象、特点、功能和方法,提出了社会风俗史是历史学与民俗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的观点,从而为社会风俗史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从后续的学术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社会风俗史研究的行列中来,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严昌洪开启山林之功也奠定了这个分支学科繁荣的基础。

  进入90年代后,严昌洪在十多年的潜心修炼后迎来了一个学术喷发期。

  1991年,湖南出版社出版了《西俗东渐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被认为是第一部论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演变的专著。该书从大处着眼,重点研究了那些对整个民族影响较大的习俗,探讨了这些习俗变与不变的原因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论者认为,本书没有停留在文明的“源头”,而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中西风俗、文化差异的原因,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比以往的认识深化了一大步。

  199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严昌洪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被认为是历史学和民俗学研究的一大创获,填补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研究的一大空白。该书是在中西风俗横向比较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西方近代风尚传入中国后与本土风俗之间的嬗变与中国近代社会近代化的互动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勾勒出鸦片战争以来,在西俗东渐和经济变革的大潮之下社会风俗的演变轨迹。该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热烈关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历史教学》、《史学月刊》等报刊先后发表了书评,对其给予较高评价。1995年,《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还获得湖北省优秀成果奖。同时该书也成为后来研究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必读参考书,引用频率相当高。《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一书还倍受台湾学术界推崇,台北南天书局1998年推出了繁体字本。

  在对近代中国社会风俗有了一个通盘的把握之后,严昌洪的学术路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由博入约,从微观的角度深化、细化对社会风俗史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先后出版了《中国鼓文化研究》和《在商业革命的大潮中——中国近代商事习惯的变迁》两部专著。其中《中国鼓文化研究》产生于“文化热”的社会背景下,当时各种冠以“文化史”的著作大量涌现,但真正具有文化史学意味上的上乘之作并不多见。而《中国鼓文化研究》以构建中国鼓文化的恢弘体系为目标,选题新颖,构思巧妙,论证扎实,创见迭出,对浮躁的学风具有良好的廓清之功。该书出版后,《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纷纷载文予以推介,后来被评为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近代商事习惯的变迁》则认真考察了中国商业从传统向现代转轨的历程,揭示了传统与现代以及东方和西方文化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在商界的影响和表现。这本书融汇了历史学、文化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到了学术性与知识性、高品位与通俗化的统一。

  以上鼓文化和商事习惯貌似超出了社会风俗史的范畴,实则不然。回到严昌洪在《关于社会风俗史的研究》一文,作者所界定的社会风俗史的对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风俗习惯,一是社会风气。风俗习惯,主要指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长期形成的共同习惯,包括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的好尚、信仰和禁忌。社会风气,则一般是指一定时期社会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思想言行方面带普遍性的倾向。对照来看,即可发现实际上鼓是风俗习惯的一个重要元素,而商事习惯则明显是风俗习惯和社会风气的一个具体方面。对这些具有典型意义个体的探析,大大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风俗的变与不变,更准确地把握历史演变的内在逻辑。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与研究,正体现了作者卓越的学术洞见。

  2007年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严昌洪又一力作——《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该书以图文结合的专题形式对20世纪百年来的服饰潮流、饮食文化、居住条件、交通设施、婚姻礼俗、两性观念、慈幼养老、丧葬制度、岁时节日、娱乐活动、社会保障、社会风俗等逐一诠释,勾勒出百年来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生活内容里中外风尚由冲突走向交融、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演变趋势和特点,并揭示了这一变迁的内在动因和深远意义。这本50万言的巨制是作者穷十年之功的结晶,也是国内第一部贯通了近代、现代和当代的生活史,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

  2009年底,严昌洪编著的《世纪映象——衣食住行百年图史》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印行。该书按照服饰潮流、饮食习尚、居住条件和交通设施四个方面分门别类,选取了300余幅具有典型意义的资料图片,并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为读者呈现了中国衣食住行百年大图卷。严昌洪教授“厚积”之后的“薄发”赢得了各方赞誉,社会史领域知名学者刘志琴就由衷赞叹本书:“一册在手方才醒悟,生活的看点是再回放。”

  凭着在本领域的深厚积淀,有理由期待严昌洪教授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

http://www.xhgmw.org/archive-54455.shtml

TOP

厚积薄发!

TOP

ls说话够快啊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