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讨论] 民族文化保护

[讨论] 民族文化保护

极度贫困中民族文化如何保护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主要土著民族有怒族、独龙族和傈僳族、藏族、普米族等22个少数民族。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是许多人不愿意怒江水电开发的一个理由,那么当我们真正走进怒江就会发现,旅游点的文化项目在民间不一定都有,而在民间的文化项目肯定在旅游点找不到。

      每逢周末,在怒江中游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横底村,有几个全村人都参加的活动,老人孩子一起上的拔河比赛,年轻男女参加的篮球混合赛,观众没有外人,都是本村人。比赛虽有胜负,但没有奖励。在村民们看来,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集体活动能吸引大家聚到一起。怒江两岸并不是所有村庄都能像赤横底村生活内容如此丰富多彩,更多人的生活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从他们的服饰上看,没有民族标志;篮球场长期搁置,从破旧程度上可以看出很久没人玩过了;教师已经人去屋空;20岁以上的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们除了劳作以外,每天就是坐在村子空地上晒太阳。民族文化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水电问题专家张博庭认为:“民族文化实际上是和一定的生活水平相联系的,像咱们看到的江边的部分生活好一些的村民,他就有这个条件,但是咱们也看到了山上,山顶上他买一瓶酱油、买一瓶醋都要走几个小时。那样的地方,他就没有这个精力,他也不可能去参加这些比赛。所以这种民族文化往往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保证下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发展。此外,民族文化是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和生产历史的发展相联系的。只要怒江人民不想永远生活在上个世纪那种半原始的状态中,他们的文化肯定要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借口保护民族文化就不让这些人进入现代化生活,就让这些人永远在原始状态下生活。”

      根据怒江州对怒江地区22个民族截止到2007年的统计,生活在怒江州的主要民族傈僳族有90%以上处于极度贫困之中,怒族有96%处于极度贫困之中,普米族有89%处于极度贫困之中,只有4000多人口的独龙族有96%以上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他们有树不能砍,有山不能动,有水不能用。长期下去,民族文化何以保护?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肩膀还能承受多长时间。

      怒江水电工程不能完全承担让怒江55万人脱贫的任务,但是它至少可以让5万多人住上砖木结构房,至少能修上几座桥让靠溜索过江的人摆脱把生命系在绳索上的命运。

      专家们认为怒江水电规划的“一库四级”是一个适度开发的方案,并不是一团漆黑。(来源:《生活新报》)

来源:中国民族报  http://www.mzb.com.cn/onews.asp?id=26949



版主:中国大型水电项目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水电移民的讨论很多,在这些移民中有相当多的少数民族。不少学者激烈讨论了水电项目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学者对水电项目也进行了相关评估。你对这一问题有何思考呢?这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开发的问题,还是少数民族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是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水电项目牵涉的方面很多。你有什么想法呢?

[ 本帖最后由 代启福 于 2008-12-29 19:59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