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我要消费你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民俗学,我要消费你

我自己做战争记忆、灾害记忆的研究,从大范围来说算是文化史学的一部分。有很多地方要用到民俗学的成果,比如研究唐山大地震的记忆和纪录时,需要了解地震幸存者在7月28号在街口烧纸的民俗传承的来源。但是查遍有关河北的民俗学志,对相关的事象虽然有所涉及,比如送寒衣等。但对具体的细节和涉及心性的部分都没有描述。大都是概述一下完事。很多甚至只是抄录几段古地方志敷衍了事。完全无法引用。这算什么民俗学研究。
我自己虽然不做民俗学调查,但是需要利用民俗学的成果,换言之,我不是生产者,而是消费者。相信和我一样的人不少。任何一个生产者都知道,消费者乃是他们的存在的价值终极体现。否则,生产活动只是自我满足而已。每当传统节日到来,总有民俗学家在面对大众讲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和由来,这也算是真诚面对消费者-文化消费者的行动。但是,也希望民俗学能提供更多的合格的产品来给别的学科,如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来消费。消费者多了,市场才会更大。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主要是消费者的需求还不为生产者所知。
生产者是按照一种老旧的生产模式在生产他们的产品,他们还不知道市场需要些什么。
学术产品的转换与生活用品的转换不同,
更新换代可能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实现。

TOP

“消费社会下的生产”,这句话好像有问题。

TOP

哈哈

这想法无可指摘。。。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

政府,尤其是人大、政协搞的调研报告大多是即时消费品。前几天查了一下这些大堆所谓的调查报告,大半是史志类中摘录,少部分是下级政府的工作报告。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哈哈

阿哥是否有点太严肃啦。。。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

好吧。哈哈。。。。。。。。。。。。

TOP

民俗范畴太大了 要是专业不涉及有些民俗细节永远不会被想起 可是一旦涉及了就当然是越细越好 细到一举一动 唯恐漏了什么民俗意义 这样难度真是不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