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暖冬日记:保护羌族文化的民间行动者

暖冬日记:保护羌族文化的民间行动者

暖冬日记:保护羌族文化的民间行动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14:18   新浪公益
  编者按: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0万,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正好位于羌族主要聚居区域。5月24日,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会保护好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的古文化和文明。由此,羌文化保护问题引起重视。

  重访灾区前,就知道有这么一批特殊的志愿者,正在做羌文化保护的项目。他们是《财经》、《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的资深记者。

  11月11日,我们在成都见到了《国家历史》的主编唐建光,他是此项目的总协调人。他告诉我们,地震使羌文化保护任务显得刻不容缓,而这,既需要短时间的冲刺,更需要长距离的耐力。

  10月28日,郫县古城镇攀枝花学院成都职业培训基地内,一场羌历年新年晚会在此举行。它是由在此异地复课的阿坝师专的羌族文化协会举办的,身着羌族服装的学生们,在雨中唱着羌歌,跳着羌族锅庄。

  羌人由“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之,垒石为室”,即由游牧民族过渡到农耕民族后,按照古羌太阳十月历和羌族“释比”的铁板算,推算出羌历九月初一(即农历十月初—)为羌历年,并以这—天作为本民族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 

  但今年,阿坝师专的羌族同学们,只能在异地他乡用歌舞和锅庄庆祝节日。在这一天,在山西大同、浙江义乌、山东潍坊……,被转移至此的羌族学生们,都用类似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节日。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正好位于羌族主要聚居区域。家园被毁,背井离乡,这个古老的族群的文化,如何能够延续传承,是灾区重建众多课题中的一个。

  次日,阿坝师专羌族文化协会的负责人牟西,就赶回了位于茂县的老家羌寨。在羌历年的数日假期中,他和协会的同学们,回到家乡时都带着一项任务:实施一项“尔玛山寨玛爱心图书室计划”,向全国各地募集图书送到灾区各村寨和中小学。

  “尔玛山寨爱心图书室计划”也被纳入“抢救羌族文化共同行动”的网站羌人网(www.qiangren.net)中,以从全国各地和各界获得支持。

  羌族现有人口30多万,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少数居住在阿坝州松潘、平武、黑水及陕西宁强、略阳等地,这些地方几乎都在地震中遭受重创,据报道,约有三万,即十分之一的羌族群众在地震中遇难。

  早在商代,甲骨文即有“羌”字来表示这个民族。学界认为炎帝、夏朝的始祖大禹以及周王朝均可能出于羌族或与其有很深的渊源。羌族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部分与其他民族融合,一部分向西向南迁徙,在今岷江上游一带定居。在这一代活动的,还有出自古代氏人的白马人等民族。

  羌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语言、服饰、饮食到村落布局、羌族建筑、民间习俗、民间艺术、礼仪节庆等,均展现出浓厚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方色彩。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因此其传承有相当的脆弱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