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方寸沙盘演绎西藏千年历法

方寸沙盘演绎西藏千年历法

2012年06月10日 15: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拉萨6月10日电 题:方寸沙盘演绎西藏千年历法

  作者 白少波

  2012年已陆续上演的月蚀、日蚀、金星凌日等天文奇观,让世人惊叹不已。这些自然现象,除了用现代物理学预测,还能在中国西藏的一张沙盘上推知。

  这张沙盘是藏族天文历算所用的传统计算工具,又称作历算盘。正在拉萨举行的首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上,国家级传承人贡嘎仁增,展示了这一独特学科的奥妙。

  这张长约80公分、宽约40公分,以朱红色为底,绘有藏式花纹、图案和藏文的木板,如果没有专家当场介绍,行外人一定会把它当做普通藏式家具的某个部分。

  贡嘎仁增小心翼翼地从沙盘一端的暗盒中倒出沙土,均匀地铺在沙盘底部,用一支细细的铜笔在上面写下一个个数字,边写边擦。

  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所长银巴说,沙盘历史悠久,古印度人学习梵文时,使用一种相似的工具,沙盘可能由此发展而来,至今最少有1000多年历史。

  据银巴介绍,沙盘功能强大,可以一次性计算30多位数据。按照西藏天文历算的原理、方法,星宿运行、方位,年、月、日,月蚀、日蚀以及气象等数据都可以在沙盘上推算出来。

  一部厚厚的藏历,在沙盘上通过成千上万次的演绎,就编制出来了。银巴拿起几本用不同颜色纸张印制的长条书说,这些就是由天文历算研究所每年出版的藏历,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年份,今年是水龙年,所以就用蓝色纸张印制。

  “西藏天文历算兼容并蓄,吸收了其他历法的精华,显现出很强的包容性”,银巴说,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藏天文历算,在本土原始历法的基础上,还吸收了内地五行占算、印度时轮历及欧洲时宪历等手段和方法。

  据介绍,公元七、八世纪时,西藏与内地的交流日益紧密,随着唐朝文成、金城两位公主先后嫁入西藏,陪嫁书籍中关于五行占算的知识,被西藏天文历算所吸收。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已开始搜寻整理藏汉两个民族在天文历算知识交流方面的古籍史料。

  2008年,西藏天文历算入选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自世家的贡嘎仁增被选为国家级传承人。贡嘎仁增说,他10岁起就在“门孜康”历算院学习,至今编制历书长达60余年,作为世家和传承人,除了编制历书,传承教授也是重要工作。

  经贡嘎仁增和徒弟们之手编制的藏历,现在是西藏发行量最大的书籍。藏地民众在农牧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会翻阅查询。银巴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册”。

  鉴于藏历在西藏民众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及其所具备的参考价值、科学性,银巴认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西藏天文历算,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还将会大有作为。(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