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孩子的姓氏谁做主

孩子的姓氏谁做主

  2012年05月28日 13:59  来源:新民晚报  柏万青

  今天讲述的就是一个因姓氏问题引发的家庭悲剧。是淡化延续香火的传统观念,还是有折中的调和办法?孩子的姓氏到底该由谁来做主?

  前几天,有位小伙子向我求助,刚刚荣升准爸爸的他,想让即将出生的孩子跟妻子姓,因为丈人、丈母娘对他很好,他认为欠他们太多,无以回报,便萌发了把孩子的姓氏跟女方姓的想法,就怕自己的父母不同意,心理压力很大。恳请我去征求他爸爸的意见,因为家中的事一般是由爸爸做主。其实双方的父母都没有提出这个要求,只是他自己的想法。

  我要来了他父亲的电话,便就此问题征求了男方父母的意见,没想到这个爸爸倒很爽快,当场就说了,“他们愿意跟谁姓就跟谁姓,我们无所谓。其实孩子跟亲家姓,亲家将会加倍疼孩子,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的姓氏问题在这个家庭里和平解决了,但同样的问题在另一个家庭却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一对小夫妻,怀上小孩的时候特别高兴,和所有将为父母的人一样,他们开始为肚子里的宝宝起名字了,孩子姓什么的问题,也就第一次被正式地提了出来。双方父母也加入进来,因双方都只有一个子女,都想让第三代跟自己家姓,且互不相让。结果大家口头协议如果是生男孩就跟男方姓,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跟女方姓。就这样一直等到孩子出生,是个很可爱的女宝宝。外婆家自然喜不自禁。孩子要报户口了,按照两家人的约定,宝宝是要随妈妈姓。这时候,男方的父母知道了便反悔了,坚决反对。因为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只有生一个孩子的计划,也让这场姓氏博弈从夫妻二人升级成为了两个家庭间的争斗。

  其实,孩子的姓氏取决权在于父母,双方家长都不应该干涉。但在这里,男方父母“传宗接代”的观念固若金汤,唯一的孙女随了外姓,也意味着家中香火无法延续。而女方的父母,也有同样的想法,关键是女婿家之前的口头承诺,不能因此出尔反尔。迫于父母的压力,男方也当场反悔,声称无论如何,孩子都要跟男方姓。

  新生命的诞生本来应该带来的喜悦被这场姓氏的博弈冲散了,每时每刻都是无休止的争论和吵闹,产妇得不到片刻安宁,也得不到家人的体贴和关爱,因此患上了产后忧郁症。还没有等到出院回家,就在矛盾、郁闷和不快中选择了跳楼自杀。

  这时候,所有的人都后悔极了。年轻的丈夫没了妻子,刚出生的宝宝没了妈妈,一个家庭阴阳相隔,在这个时候,姓什么名什么都显得太微不足道了。这个悲剧可能是姓氏之争中特别极端的案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这个问题造成家庭隔阂、夫妻离婚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前几天,还有人写信给我求助,就因为他的丈母娘让孩子称呼她“奶奶”而不是“外婆”觉得不适意了。我就跟他说,男人要大度点,以后小孩长大后自己会明确的。更何况妻子现在正在坐月子,是不能生气的,否则容易得产后忧郁症,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危及婚姻。好在这位男士比较明理,接受了我的意见,再也没有跟岳父母提及此事。

  我的意见就是,要淡化姓氏观念。姓什么有什么好争的,姓氏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血脉才是真正代代相传的。孩子总是自己的血脉,这是任何姓氏都改变不了的。我们看重的应该是人,人是活生生的,姓氏不过是扣在人头上的一顶帽子。以前,小孩不都小猫、小狗地被人叫么?所以这种问题不应该扩大化,尤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姓名,除了让人可以记住方便称呼之外,没有任何作用。何况孩子的姓氏决定权在于父母,双方家长都不应该干涉。

TOP

小小感慨!

新生命总是会牵扯出很多事情,我的父母之所以离婚,是因为母亲在生二胎时本是怀着双胞胎的,结果一个不幸没保住,就这我父亲嫌怨母亲整整十来年,夫妻感情自此半点无存,从孩子出生闹到我上大学,想来,真的很恐怖!10后的孩子们牵扯的恐怕只会更多了,马上我也要谈婚了,心里真的好恐怖啊!
今日度Robot之文,实在让人不得不大呼感慨:人生之青春太无常啊 !人生之无奈太频繁啊!

TOP

姓氏问题,在古今中外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它不仅体现了姓氏文化,而且更是政治上的问题。尽管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大部分传统文化不予理睬,但对于孩子的姓什么,跟谁的姓,以及其中夹杂的行辈和长幼次序,都是个冗繁的社会问题,更何况在当代社会依然存在着宗族、祠堂、谱牒,这是关乎一个人历史、文化、族源、家庭认同的重要所在,姓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血缘的承继关系,而并非一个单一的称呼或代号。另外,孩子的姓氏是跟父亲还是母亲,其中还隐含着一个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的斗争历程,远古时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正代表者母系氏族的形态,而姓氏的出现则体现了父系氏族时代的特征。但在中国古代直至现代,入赘的婚嫁形式一直存在,当一个男性进入女方之家,就意味着自己成为女方家的一份子,也就变成“嫁出去的儿子,泼出去的水”了,而子女姓氏的问题,恰恰体现了父与母两者社会的纠葛。尽管男方并未入赘,但姓氏的女方跟随,在一定程度上无形中变成了入赘。中国人最忌讳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而在千百年的传统思维的积淀中,姓氏问题并不会轻易的退出历史舞台,更不会因为某几个文人的一两句话就会终结,因此子女姓氏随父还是随母行为的出现,就会引来这种本不关其事,但却成为其事的情形,毕竟夫妻二人不是单独的个体,他们的父母和子女都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因此夫妻二人不能仅仅随意说孩子跟女方或男方,这与两个人、三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都有至关重要的关系。说这些并不是说我就是“大男子主义”,而是因为即便在现代社会,这个姓氏也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甚至可以随意处之的东西,否则它将成为家庭走向破裂的隐性的炸弹、重要的原因。希望三思而后行!

TOP

回复 3# 的帖子

为什么会有违背“习俗”的事情,这算是一种习惯法吧,违法总是有动机的

TOP

怎样有益于家庭和睦就怎样做。

TOP

这样的事情确实很多,因为现在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说到这个,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朋友,也是因为这一类的问题,搞得我们都很迷糊。她爸爸是上门女婿,她外婆呢,很传统,她出生之后,姓还是随了爸爸,但是把外婆叫的奶奶,把舅舅称呼幺爹,把小姨叫的二爹,而且还不能错,错了她外婆就不高兴。
另外,在我奶奶那年代,如果是上门女婿的话,男的是改姓的,儿女也要随母亲姓,有三代回宗的说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