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田野集结号:说出你我那不得不说的故事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欢迎知遥马老师继续写。。。。。

TOP

只好不断扔砖了,,,,,,,,,,,大家怎么都不喜欢袒露自己的经历捏

TOP

2、那年的歌谣

1989年寒假,我怀着使命回父亲的老家甘肃武威黄羊镇谢河乡。因为从小没回过这里,我的出现顿时成了一个事件。马家的各种亲戚朋友都来,挤了一屋子人。我一一认识过去。反正都不认识。我的大伯和叔叔带着天天去窜门,主要是见一些白胡子的老者。我知道我的亲爷爷早在饥荒年间饿死了,而我看到这些个爷爷都是我爷爷的兄弟们。总有五六个。
我想让爷爷们给我讲些老辈的传说,结果一个被推出来的老人给我讲了杨家将。我听听和书上写的内容没什么两样。就要求听一些歌谣。这些都犯难了,说没几个会唱得,要么说词记不住。
到了晚间,大伯找来了当地一个能人,能说会唱的,是我的一个姑父。
大家把白酒用开水温热,盘腿坐在炕上。姑父几杯酒下去就开始唱了。眯缝着眼睛。声音清亮而婉转,西北人的鼻音很浓。我听着那正是我需要的歌谣,记下了几十首,他越唱越来劲,引得一些人来家里听,时不时有女人骂一句:不正经得,别给孩子唱这个。
后来记得本子找不到了。却有一个歌谣仍然记得,就是被嫂子们骂的那句:

墙头上跑马哦
心里头慌慌着来
可亲亲的妹子哦
就抛了绣球

温热的小酒让人脸色都发着红光,笑声不断的人们滋润地享受着寒冻的岁月。那就是20多年前的故乡人们。。。。。。。

[ 本帖最后由 马知遥 于 2010-1-18 16:34 编辑 ]

TOP

在西北,特别是甘肃,无论是山歌、秧歌,还是花儿中,类似这样的歌词太多,这些歌词给听众添加了兴奋剂,使本来严肃和平静的场面热闹起来。

TOP

在凉州流行一种说唱结合的“凉州贤孝”,很有意思,经常由盲人拿三弦伴奏。

TOP

回复 80# 的帖子

TOP

回复 81# 的帖子

TOP

回复 80# 的帖子

很有趣味,谢谢提供

TOP

又发现了一个好版块所在。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0-1-16 22:29 发表
巴莫JJ也是打雷不下雨。。。。。。。
大家先聊着,俺真真正正是债务缠身,年关难过鸟。。。

回头聊~~

TOP

回复 85# 的帖子

先还债去吧。这儿偶们先捯饬着

TOP

回复 85# 的帖子

俺贴一段文字出来,以自己的例子提个问题:

对田野作业中的“犯忌”大家怎么看?

当然这里的“忌”是“民间禁忌”。


[巴莫曲布嫫]走近鬼魅:美女与鬼源
——彝族鬼灵信仰田野调查手记之一

作者:巴莫曲布嫫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3-09-27 |
  
  ……

  1992 年初春,我为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的研究课题,从首都北京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凉山,选择彝族传统文化保持得最为深厚的腹心地区 ── 美姑县开始了为期四月的田野定点调查。作为本族人研究本族文化,在学术上被称为 “ 本位研究 ” 或 “ 自观研究 ” ,其最难避免的调查失焦就是对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现象熟视无睹。在凉山生、在凉山长的我,初到巴布腹地时还是有些漠然,尽管有详尽的调查提纲,但几天过去之后,发现自己一无所获,十分懊丧。直到有一天在下乡的途中,我这被铁锈锈住似的感觉突然被深深触动了……

  那天,我坐早班车前往维其古(天鹅之乡)。须臾之间,车出县城便爬上了蜿蜒盘回的山道。是时天色微明,河水上流动着乳白色的、湿意颇浓的晨雾,山坡上的村寨影影绰绰,远处的山峦也在朦胧中依稀可见。溢满兰花草烟味的中巴车时疾时缓地前行在树冠之间,就在这种黎明昧爽之中,有一种发现在瞬间突破了感觉的滞重:雾气缭绕下的一簇簇树叶反射着破晓微颤的晨光,就在光的影动中,我看见一排排树干上有草绳捆着的一块块木板。 “ 哪是什么? ” 我脱口而出,身边的一位白发长者带着诡谲的目光告诉我说: “ 那是鬼板 ” ,接着他便口若悬河地讲起了一个关于鬼起源的神话 ── 《紫孜妮楂》……

树桠上的鬼板

  一到目的地,我便急不可待地请刚认识的彝家小伙史铁跟我去拣鬼板。那知史铁一听便面露怯色,他为难地说: “ 不行,鬼板不能碰,甚至都不能看,否则鬼会附身作祟,给人带来灾难。 ” 我执意要去,史铁勉强跟在我身后。不知为什么,就在我伸手去够那树桠间的木板时,一种莫名的冷颤从指间传入身体。我本能地缩回了手,回头望着站得远远的史铁,一时不知所措。史铁不紧不慢地甩出一句话: “ 你这是违犯山里的禁忌。 ” 我还是不想空手而归,终于鼓起勇气解开了草绳,两块粘连着血迹和鸡毛的木板滑落到地上,我俯身细看,只见木板上用血画着几个小人的模样,还有鸡和羊一类的动物形象。这时,过路的几个山民发出 “ 啧啧 ” 的惊呼,随即便向地面连吐几口唾沫,以迅疾的步子仓惶离去。史铁说这是为了避免鬼跟随他们。回到住地,史铁再三嘱咐我不能把鬼板拿进房间,随即找出一堆报纸让我把拣回的鬼板裹起来,放在屋外的墙脚下。一个多星期后,我返回县城。临走时,史铁特别认真地告诫我: “ 千万不能让司机或乘客发现你带着鬼板乘车,否则一定会把你赶下车的。 ” 我小心翼翼地用报纸把鬼板包了又包,藏进行李。尽管一路上忐忑不安地唯恐泄露了包中的秘密,但这一次 “ 犯忌 ” 使我收获到了我视如珍藏的五块鬼板。

  因了这次颇为神秘的体验和经历,我颖悟到了改进调查方法的某种启示:这是一方万里无云的山野,心之巢窠不应再有既往记忆落下的影子。也许那瞬间的感悟只是季节里的阵雨,但寂寥的山原已因之闪烁出深藏未知的湿亮。

   把调查定位于彝人的鬼灵信仰与祝咒仪式后,我只身在山里的日子也开始有了一种特别的色彩。我从画鬼板进而发现了扎草鬼、塑泥鬼、雕祖灵、绘神图、制剪纸等毕摩仪式中的巫祭造型手段,便开始认真地追寻山里人的万物有灵观念与鬼神崇拜,严肃地思考每一块神图鬼板上所凝结的文化内涵与民间心意。此后在美姑,我最深的感触便是每天都处于激动之中,每到一寨、每访一户都能找到调查的兴奋点。也许是由于我对 “ 鬼 ” 的痴迷与执着,山里的乡亲们渐渐不再避讳谈说 “ 鬼 ” 了,并给了我一个特别的名字 ── “ 巴莫鬼 ” 。

1996年3月

全文见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2889

TOP

回复 86# 的帖子

谢谢理解,俺做作业去鸟~~
晓龙这段轮值,辛苦!!!

TOP

优美的文字中我们能体会到你在田野工作 中的执着和勇敢。正是你排除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趋魅之心,才有了质疑的能力。民间中那些不怕鬼的人,总让人陌名地要送上尊重。 要向你学习。

不过要问你一句:你当时不怕惹起众怒吗?

TOP

以前在一篇关于田野的文章中,看到了巴莫老师在田野中遇到的这件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