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丽江病了

丽江病了

昨晚,与林军一同去看望一个恩师。老师家依然坚守在古城里。从古城入口处到老师家也就一公里路程,以前约摸十五分钟就可走到。
一到古城入口处就陷入了人海中,接踵摩肩,寸步难行。老师家在古城五一街,如果照老路走,就得经过古城繁华地段,可能要花费一个多小时了,于是就决定从古城的环城北路绕行,想必那边相对冷清些。不料一路人潮汹涌,不亚于入口处。因为北路属于进入古城的交通要道,不少自驾游、旅行社的大巴车都在那边上下车,成了游客的一个汇聚地。挪到玉龙花园酒店的东边30米处,有一条小巷直通五一街,我俩就捡了那条小道走了下去。可能游客对这些偏僻小道不太熟悉,人流相对减缓了些,但仍是有三五成群的游客来来往往,不少是在古城里找不到客栈而无奈返回的,一路上听到骂骂咧咧的发泄。一到五一街又陷入到了空前的人潮汹涌中。只能随着人流慢慢挪动,将近半个小时才到了老师家。由此想到老师的家人住在这样的古城里真太不容易了,对原住民外迁成风的内因也感受尤深。
在老师家闲聊了两个多小时出来时,人潮未见消退,尤其是大石桥附近简直成了水泄不通的人海阵。
好不容易到了新城区,公共车已下班,准备搭个出租车回去,在寒风中等了半个多小时,不是等不到空车,就是有空车也只搭远程游客,有些黑车根本不理本地人。一路上遇到不少找不到住处,惶惶行走于街上的游客,有对夫妻还为此在吵架,孩子眼里吟诵着泪水。想起一句口头禅:“要受罪,去旅游。”
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那个借摩梭走婚扬名的杨二车娜姆也离开丽江,把花房开到了香格里拉,理由是朋友都不堪忍受古城喧嚣、搭车难而外逃到大理、腾冲等地。这消息难掩炒作之嫌,但至少透露出丽江今日之窘境:为名所累,为名所困。
一叶知秋。丽江拥有今天知名度实属不易,但其美誉度能否可持续保持则更为艰巨。
一个不可置疑的事实——丽江病了!
丽江古城里的水已成稀缺物,小桥下的流水近似泪水,不忍相看;灯红酒绿,喧嚣浮躁,艳遇情色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至今仍坚守在古城里的原住民在古城里度日如年,他们无法再保持旧的的尊严与体面的生活;一个寸步难行、貌合神离、本地人纷纷外逃、外商蜂涌而入的古城沦为了一个病入膏肓的重症病人。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古城已经回不去了。原来私塾、书院中的老人用一句古文、一句纳西语的吟诵声已成绝响;春节期间街邻坊友评点各家门联的习俗已作古;三眼井畔的浣衣、洗菜、挑水的生活场景已不再;三五成群在街边晒着太阳,唠嗑的老人们已成记忆;人约黄昏后,青年男女的深情民歌对唱,老人们围聚在一起,一人起调,众人相和的婉转深沉的民歌大调已成追忆……这不是怀古,不是矫情,而是对一座千年古城失魂落魄的祭奠。
从现代性的发展视域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最好的黄金时期:人流物流带来的多少滚滚黄金;为地方创造了多少GDP;丽江出了多少高官;有关丽江的报道、研究论著写了多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但从一个地方的文化记忆、地方知识、传统传承、历史根脉而言,这又是一个痛苦的时代。如果所有的发展都要付诸这样的代价,值还是不值?这也是世界难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命题,无法回避。


[ 本帖最后由 英古阿格 于 2013-2-13 12:27 编辑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感同身受,丽江所病不轻。窃以为应当除名世界文化遗产。
我想不通游客们到丽江到底想看到什么?

TOP

如果所有的发展都要付诸这样的代价,值还是不值?这也是世界难题,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命题,无法回避。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丽江之病并非个案,而是国内旅游城市的普遍候症;而且仍有诸多城市仍视死如归,重蹈前辙。这才是批评丽江的意义所在。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唉……,在汹涌澎湃的旅游经济大潮中,不知有多少个丽江会遭遇蹂躏

TOP

中国病了!
老陶成局文化创意工作室,唐山陶瓷百科--创始人,主编:老陶成局-黄志强
手机13131568553   网址uchiyama.h.baike.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