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于《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调查的预设与文本整理规范的说明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关于《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实录》调查的预设与文本整理规范的说明

关于调查的预设与文本整理规范的说明



张润平



2013年8月期间为了撰写《岷洮花儿研究》一书需要对全县花儿歌手做一番全面调查,给时任副局长季绪才先生说了希望得到单位经费支持,调查成果与单位共享,当年11月5日已经荣任文广局的季绪才先生打电话让我到他办公室来一下,说有事要商量,结果是关于全县花儿歌手调查事宜。我立马拟定调查提纲详细的问卷预设。方案拿出后文广局党组研究通过了调查方案,当月9日正式成立调查组,由我带队并负责问卷笔录及全程采访录音,也兼及拍摄照片,王彦明负责代表性花儿歌词的笔录、录音和谱曲,李波负责采访全程歌手生态状况的视频拍摄,何燕飞负责歌手基本信息的系统收集、全程拍照及后勤服务。从11月16日开始,至2014年4月16日暂告一段落,摸底233人,笔录采访127人。后我与王彦明何燕飞随机调查至2014年6月底彻底结束,补充调查19人,共计146人。为了规范调查及文本的整理,特作说明如下:
一、调查的预设
1、指导思想:自从“二郎山花儿”与“松鸣岩花儿”、“莲花山花儿”共同以“甘肃花儿”于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作为“中国花儿之乡”的岷县来说,无疑增添了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为了对这一项目做深度挖掘与保护,扩展“二郎山花儿”研究领域,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多角度多学科研究资料与蓝本,也为我县今后深度广度开展研究与保护提供操作依据、保护思路奠定基础,力争从花儿学、社会学、民俗学、民间文学、民族学、音乐学、方言学、民间宗教、民间信仰、文化学等方面入手,开展调查摸底记录工作。
2、基本思路:以很少参加各种县乡花儿比赛,但在圈内有很好口碑有相当影响力的,和曾经是、现在进入高龄的全县名花儿歌手为主,以这些年在县乡各种各样大奖赛中的参赛歌手为辅。因为那些老歌手随时有撒手人寰永远离开我们可能。在老歌手中,恰恰记忆着二郎山花儿中最为传统地道的精妙绝伦的歌词,他们能够代表二郎山花儿歌词文学性的最高水平急需要尽快全力发掘。这次我们就采录到一些极为珍贵的历史花儿和传统花儿。
3、调查访谈的预设(见后第3页附录《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表》)
二、文本整理的规范要求
1、关于“语言”选择的问题。我们调查时为了与花儿歌手打成一片,去除隔阂,全用方言交流。在整理成文本时,决定仍用方言记录。岷县早在史前三千左右年就是人类集中聚居区,马家窑文化早中晚不同时期文化遗存均在洮河两岸有大量发掘,齐家文化、寺洼文化遗址几乎遍布岷县所有黄土台地。有些地方文化叠压层非常丰富。先秦时期是《史记》中记载的“羌中”核心区,早期秦国所设立最西端的“临洮县”,东汉时期羌汉大战及魏蜀大战的核心区,南北朝时期“宕昌国”所在地,唐末吐蕃重镇,宋代是“铁城国”所在地,明清时期是藏传佛教兴盛地。再从大量川北、陕南、云贵及东南亚民族变迁传说中,“洮河岸边”又是他们远古的乡愁。这样看来,忠实记录当地方言是多么必要和重要。在长达五六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各时代、各民族不可能不留下语言变迁的痕迹。这对研究民族史、语言史、风物史、方域史等具有不可多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2、关于“花儿”称谓的问题。在“花儿”概念的称谓上,学术界历来有分歧,为了确保文本的真实、清正与纯粹,避免先入为主,遂决定以调查事实确定概念的称谓。根据“实录”大量例句,把南路花儿称谓为“啊呕怜儿”的,仅西寨两个老歌手分别是85岁杨应生、75岁刘三女说,在小时候就把这种调子叫“啊呕怜儿”,其余大量歌手说小时候就叫“扎刀怜儿”,再就是闾井与锁龙一带把这种花儿叫做“荨麻(音读‘香嘛’)”,再没有其它第四种叫法。问为什么叫“啊呕怜儿”,回答是起首就“啊呕”“啊呕”唱着呢,因此就叫“啊呕怜儿”。显然“啊”“呕”两个字就是语气词、象声词,且有代表唱歌的意涵。但是为什么唱这种花儿如此发声,为什么不那样发声呢?说明它还是有实指,也含有实词的意义,“啊”主要是叹词,表示应诺;“呕”主要是象声词,也含有唱歌之意。问为什么叫“扎刀怜儿”,包应兰(老包改花)的解释是据老人们说,起声唱腔直扎扎的很高,就像把刀子一下子扎下去了,因此就叫“扎刀怜儿”。而“怜儿”字的发声一直是儿化音组合,明显有确指,即“情人”之意,显然是实词。只要打开该“实录”,就会强烈感到,而且就是现代语汇中“情人”之意,其使用频率非常高。查阅《汉语大字典》和台湾版《中文大辞典》,对应的合理性最大的字词只能是“怜儿”,在配以发声词,就只能是“啊呕怜儿” “扎刀怜儿”方为确当。综合如上事实,南路花儿民间称谓最普遍的是“扎刀怜儿”,其次是“啊呕怜儿”,最后是“荨麻”,这三种称谓我们都应该尊重,没有的,不能无中生有。
关于“啊花儿”称谓,“啊”还是起首语气词,“花儿”喻指或借代“可爱的人”,也还是现代语汇中“情人”之意,而且在北路花儿中“怜儿”的使用频率照样非常高。这点,与南路花儿是通的。当地人张口闭口就叫“啊花儿”,再没有其它称谓。以“荨麻”比喻或借代“情人”,不论是南路还是北路花儿中,也非常普遍。至于“扎刀怜儿”、“啊呕怜儿”、“荨麻”、“啊花儿”称谓的学术界不同命名定位,在此不涉及也不罗列,仅把调查事实摆出来为止。对于“花儿”的研究,尽管百年过了,但还在路上,方兴未艾,尊重现实事实是起码的姿态。
3、关于“实录”体例的问题。原本没有考虑给每位歌手写“调查印象”,因为有“调查表”,附在前面不就完事了。担当排版时才发现这样做不现实因为每份表格占两页版面,120位歌手仅表格就占240页版面,更没必要的是有很多歌手没有内容,多处表格空白。因此才想到给歌手写小传以节省版面,但这也不现实,因为很多歌手仅一面之交,很可能就没有见第二次面的机会,对其知之甚少,怕有偏颇,最终决定以“调查印象”方式处理,若有偏颇也能说得过去。一二百字不嫌少,千八百字不为多,随歌手具体情况而定,既简明扼要,又基本能说明问题。这样以貌似小传的“调查印象”提纲领,配以各具特色的歌手个人照片,再继之以“实录”,还有谱例,内容就趋于完整了。
4、关于个别方言与普通话文字对接的问题。前面说了,岷县历史悠久,五千年来聚居人类一直没有中断,且是多民族交汇集散区,其方言,既传承有上古音,又夹杂有民族语,当地人心领神会,但要寻找出对应的准确现代汉语词句并非易事。而且岷县“花儿”全部以方言押韵,若替换成普通话,既没有办法唱,也没有办法说,这就必须以全方言记录。为了确保岷县“花儿”的原汁原味,我们对个别普遍性词做了统一处理,如发音为“呢”的叙述性语气词,统一改为“哩”,因为有部分地方歌手也把此字读为“哩”,疑问性语气词仍为“呢”。如读音为“给”的“个”字,全部改为“个”。如读音为“门”的“么”字全部改为“么”字。把读音为“气”的“去”字全部改为“去”。把读音为“戳”的“着”字全部改为“着”。等等。还有更多无法对应的词句只好借用同音词记录,再加以注释。在注释时,采用了“‘什么什么’之意”来处理,意在避免引起他人诟病。因为若不采用“‘什么什么’之意”来处理,其义就是确指了。但方言词语的解释只能是大概意义,有些字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意涵,在此“实录”中就有突出反映,我们所见到的语境毕竟还有限,因此不能下肯定语,不能是确指,采用某某之意来处理更合理些。另外,前面做了注释的,后面再不做注,个别重复做注了的也不删除。也有前面未做注,后面做注的现象。希望读者通书阅读。
5、对内容基本相同、略有差异的花儿歌词不做取舍,统统录入。对于相同名称不同歌手传承的本子花儿也全部录入。事实上,对于不论本子花儿还是散花儿,因歌手的差异,在传承过程中出现差异是常见也是正常的事情,而且是一种必然。因此在我们所调查3800多首花儿中,完全相同的花儿极其少见。从这里正好能够发现歌手间才艺的高低。
6、对涉及到歌手隐私问题,我们尽量做了技术性处理,相信智者会看出门道。对歌手身份介绍中“文盲”一词均做了“没有上过学”的统一处理,以避歧视之嫌。

2016年7月8日









附录:《岷县百名花儿歌手调查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结婚年龄



民族



学历



家庭人口及分别年龄
家庭住址及门牌号
婚嫁前住址
对象姓名
对象年龄
学历
对象会唱那种调的花儿
对象支持你唱花儿吗
为什么
当地有什么花儿会
试唱花儿年龄
当地流行那些花儿调
是谁教或跟谁学唱花儿的
你最喜欢唱哪种花儿调
为什么

开始第一次唱花儿是在什么地方
第一次参加花儿大奖赛在什么时间、地点?
请列举一位你最看得起的花儿歌手?
请列举10位你最欣赏的花儿歌手
在你家庭环境中都有哪些亲人喜欢唱花儿
请介绍获奖情况
你对县上举行的花儿歌手大奖赛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你为什么不参加各地举行的花儿歌手大奖赛
你从小听过失教花儿吗?是什么
你曾经唱过失教花儿吗?是什么
你们是因唱花儿成为夫妻的吗?
有无发自内心自编自唱的时政花儿?全录在附页
你唱过教人学好的花儿吗?全录在附页
请列举10首你自己创作最满意的花儿歌词,全录在附页
该歌手的演唱特色
歌手身世及有关唱花儿的趣闻轶事

记录地点:
记录时间:
记录人:

TOP

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点赞。

TOP

向张老师,学习,致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