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都市人类学学科的建立与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

都市人类学学科的建立与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

文章来源:面向21世纪人类学网站

【数据库】1996年
【文献号】7323
【原文出处】民族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603
【原刊页号】33-45
【分类号】C8
【分类名】新兴学科
【作者】阮西湖
【复印期号】199604
【标题】都市人类学学科的建立与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
【正文】
都市人类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1929年,林德(Lynd)夫妇发表了《中部城镇》一书。二战期间和以后,从事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如1943年怀特(Whyte )出版的关于贫民窟的青 年人社会,1948年赫尔曼(Hellmann)和班通(Banton)写的著作,50年代前苏联发表的研究工人的论著等等,都是都市人类学早期比较好的作品。
西方的人类学,长期以来一直注意殖民地民族的研究。二战后,殖民地国家先后独立,不再欢迎来自宗主国的学者对他们的文化进行研究。但更重要的是,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也影响北美民族意识的增长 。这些,使西方国家在二战后也开始研究本国的民族。大约在50年代、60年代初,北美人类学家开始注意城市少数民族,如加拿大对讲法语的加拿大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美国对其境内的城市少数民族进行 的研究。欧洲各国对少数民族研究也做出了成绩,1978年出版了《西欧少数民族语言》。但都市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类学分支学科,国际上通常认为应从60年代开始,因为这个时期出现了较多的著作 ,并对都市人类学学科建设进行了广泛讨论,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国都市人类学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当时有关部门开始研究城市民族关系。都市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1989—1990年在我国召开第一届国际都市人类学会议以后,因为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社会科学 院院长胡绳提出了我国都市人类学研究的任务。胡绳院长在讲话中强调了对城市中不同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的研究以及汉民族的研究。他指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既有自己 的聚居区,同时又散居在汉民族居民区或其他民族地区,如满族、回族都散居全国。全国大部分县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因此,都市中的不同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应该是都市人类学的研究课题。”〔1 〕胡绳院长还强调了对汉民族的研究。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之一的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依然起着重大作用,应该列入人类学研究的范畴。
胡绳院长的讲话受到了与会中外学者的称赞,并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1992年中国都市人类学会成立时,明确把汉族研究列入自己的研究内容。李德洙会长在第十三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会联合 会世界大会上的发言,进一步明确汉民族研究是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的重要任务。
李德洙会长发言的重点是“发展”,即强调学科发展,并用“发展”观点来观察都市和研究文化。他提出:“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社会。人们风俗习惯的形成很多是受着生活环境和生产水平的影 响而形成起来的。各民族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所创造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应受到尊重和维护的,但传统文化本身也是发展的。”李德洙还强调“城市化是民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流动人口促进城市文化 更加多元化”等。〔2〕
这样,中国都市人类学就开始了有计划、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工作,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重视。目前我国都市人类学研究已初步开展起来,并结合实际,为民族工作、弘扬各民族文化 和建立和睦的民族关系积极地工作。下面讲三个问题。
一、国外都市人类学的出现及其任务
(一)关于都市人类学学科建设的讨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要经过学科建设过程,都市人类学也不例外。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经过一二十年的争论。争论开始于本世纪60年代。当时学者们以发表论文、专著、教科书以及讨论文集等方式, 对都市人类学学科的建立提出了不同见解。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都市人类学的定义;都市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都市人类学的定义
关于都市人类学的定义,学者们首先提出的是城市理论问题。因为人类学关注城市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时间比较短,不像社会学研究城市具有将近100年的历史。那么什么是城市呢? 于是出现了“城市 是由历史社会所决定的”,“城市是一座具有社会意义的特殊空间,等观点。比较著名的概括是:“任何社会,只要其中有我们所说的城镇,那么在所有方面都是一个‘城市’社会……‘乡村’只是一个 城市社会的一些特殊方面,(在任何技术水平上)同一些特定地理空间联系”;“在晚期资本主义经济中,城市的影响渗透到遥远的地方,使那些地方在某种意义上也变成了城市,于是城乡之间的对立最 终由于乡村被城市所吸收而被超越。最为根深蒂固的‘乡村’,现在按其基本经济功能来说,是城市闲暇消费的场所,而以前被认为具有乡村特性的农业生产活动现在都机械化、工业化、货币化和商品化 了,因而也城市化了。”〔3〕可见,都市人类学者关于城市的理论有自己的特色。
都市人类学者对城市认识不断深入,增加了研究城市的信心。曾经有人提出的在资本主义时期研究城市不具有理论意义的观点彻底失败了。代之而起的是城市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即研究社会的整个经济历 史的发展中,城市所处的不同地位,正如索撒尔教授所说:“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城市仍然相当重要。事实上,马克思明确了每一个生产方式中城市与社会的不同关系。其实正是城市与社会之间这一不断 变化的关系,就足以确立城市研究以及我所认为的都市人类学的研究地位,而不必要求城市成为超出于此的理论上的重要研究领域。”〔4〕
在明确研究城市的重要性之后,接着就是研究城市应从何着手,也就是具体课题。一些人认为,人类学过去进行的小规模田野调查和对风俗习惯的兴趣意义缩小了。另一种观点是都市人类学应该研究社会 差异和文化差异。还有人提出,历史是都市人类学的重要课题。如前苏联,把民族学研究放在历史范畴。还有人强调传统人类学课题,如亲属制,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文化接触后的涵化等,应继续 放在都市人类学研究之列,特别是跨文化研究更是都市人类学的内容,因为今后跨文化在都市中将十分普遍。当然,也有人提出,都市人类学研究应有界限,不是所有城市问题都由都市人类学来研究。这 些不同意见的出现是正常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要经过这一阶段。目前都市人类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已清晰地显示出来,其研究范围如下:
(1)民族关系
(2)农村——城市流动人口
(3)家庭结构
(4)适应与拒绝
(5)民族志〔5〕
(6)多元文化
2.都市人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英国社会学家查尔斯•布什从1886年开始,组织了一项社会调查并写出了《伦敦居民的生活与劳动》一书。可见,社会学研究城市,至少早于人类学几十年。各学科对城市研究的内容包括各个方面, 如城市文明、邻里关系、宗教社会、小城镇的形成、乡村社区的进化、城市交通、电讯、传媒、移民社区、城市安全、城市美化、城市规划、城市生活、邻里和社区关系、城市历史,等等。当然,上面列 举的研究课题不是都与人类学有关,但这并不妨碍都市人类学者参与上述课题研究,并根据其传统特点,与其他学科建立协作关系。都市人类学研究,与其他学科,如历史、经济、政治、建筑、地理,既 有分工,又有合作。为什么都市人类学与其他学科关系比以前密切了?这是因为都市本身就是一部复杂的历史,其复杂性远远超过研究早期社会的人们共同体。如在第一届都市人类学国际会议上,既有都 市人类学者参加,也有经济学者、建筑师、社会学者、地理学者出席,表明各学科学者合作,共同研究城市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全球城市化将越来越高,合作就越来越多。1996年将在瑞典召开的会议, 就是与国际地理学会共同召开的。为什么以前不强调与其他学科协作,现在要强调,正是因为研究空间不同了。据推算,本世纪末,全世界人口将达到60亿,城市人口估计占60%,即36亿人口居住在城市 里。
但60年代开始研究的城市,已是现代社会的城市,具有复杂历史的城市。这样,都市人类学研究除了保留人类学传统课题之外,还要适应现代化城市具有复杂历史的特点,与其他学科密切配合。如在研究 城市生活方式时,与社会学者在一起,增加研究不同居民收入以及造成收入差别的原因;在研究民族社区教育时,要与语言学家一起研究双语教育,双文化教育;都市人类学家还要与经济学家一起,讨论 城市如何帮助边疆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在维护传统文化方面,还要与各方面学者一起,共同探讨建立多元文化电视台等工作。总之,都市是复杂的,要各学科密切配合,而不是相互排斥。
(二)关于都市人类学的几项任务
早期的城市人口,民族成份比较单一,现代化社会的城市居民及其文化,则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学家要从农村进入城市,研究城市,描述城市的流动人口中的文化特征、各文化社区的文 化现象,研究多文化共存的政策与规律、传统文化的保留和文化变迁的规律。因为只有这样,人类学才是一门完整的独立的研究人类的学科。但都市人类学既然是人类学的一部分,就必须保留人类学的研 究传统,也就是说,文化分析依然是都市人类学目前和将来的重要课题。
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研究
主要有两点:土著民族进城后,其传统文化的保留问题;小民族的文化变迁研究。
(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这里主要介绍外国学者研究的资料,也穿插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土著民族进入城市以后,其传统文化的保留问题,现举智利和美国为例。
智利学者安奎伊塔说,目前在智利首都有50万马普切人,占该地区人口的10%,在全国人口中比例也是10%。一向被认为是农村文化的马普切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特征。他们的文化开始与现代化结合起 来,从农村带来的习惯和价值观念已退居第二位。为使儿童免受歧视,他们让他们的儿童接受非马普切人教育。口头流传的故事消失了,语言也正在消失。但他们在寻根,因为他们是智利的土著居民,居 住在智利南部中心地区。
从智利马普切人的情况来看,马普切人的传统文化虽有所失,但也有所发展,成为智利首都都市文化之一。这一例子证明,土著居民在吸收周围民族文化成分之后发展的传统文化,即现代的马普切人文化 ,与过去文化(农村)有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同时也证明,今后世界乃是多元文化世界,而不是通过“熔炉”铸造新文化。也许有人会问,马普切人受歧 视,能保持传统文化吗?我的回答是,越是受歧视,越能保持其文化。维护民族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的本能。美洲印第安人受歧视,但印第安人文化并没有从美洲消失。因此,智利马普切人传统文化的保留 与发展是合乎规律的。
美国学者在《民族性的200年演进:以夏威夷人为例》一文中指出,夏威夷人的民族性,是在与欧洲人第一次接触200年后形成起来的。 目前,波利尼西亚语“阿罗哈”已成为夏威夷各族友好相处的桥梁。 人们把土著居民波利尼西亚人称为夏威夷人(民族称谓),是尊重土著居民通过商业和旅游发展的传统文化,而这种传统文化,是在现代化条件下吸取了其他文化成分而发展起来的。
这个理论具有普遍价值,也是世界各民族发展的趋势。现在夏威夷语(即波利尼西亚语)已成为州官方语言,尽管土著人口占州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2)小民族的文化变迁。在多民族的城市里, 通用语言是人口占居多数的民族的语言,小民族为了工作、上学,必须学主流社会语言。他们的语言无形中降为家庭用语,或社区语言。如华人在北美唐人 街,就是这样。现举例加以说明。
从1947—1971年的25年期间,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特别是这两个国家的城市中,民族关系出现了新的情况,因为他们分别接纳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75万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和354万移民(进入加拿大) 。澳大利亚把这批移民安置在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里,加拿大则把移民安置在多伦多和其他城市里。这批移民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生产带来了新的力量,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二战期间,这两个国家由 于人力短缺而使生产受到影响。新移民到达后,引起了学者们对他们及其有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研究的兴趣,如健康问题、住房和教育、新的风俗习惯的出现和移民社区的形成等等。这些移民多数都适 应了新的环境,当然,也有人由于工作紧张而病倒。于是出现了一批研究城市中移民的著作:《澳大利亚城市中的移民》、《澳大利亚城市中的民族分开居住区》、《多伦多大都市的民族居住区》、《澳 大利亚的移民和家庭生活》、《同化的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澳大利亚的匈牙利人》、《战后移民的人口学背景》、《城市社会结构的范围》等等。
移民,不管其民族成分如何,均对移居国的主体文化采取不同程度的接受态度,政治行为也开始转变,从而对其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以下两个统计表可以看出文化的一些变迁情况。
多伦多少数民族对融入主流社会和是否建立民族社区的态度

民族        同意   不同意  中立和不知道 谈话人数
华人        51%    8%     41%    153
日耳曼人      70%    24%     6%    321
意大利人      74%    20%     6%    351
犹太人       41%    53%     6%    348
葡萄牙人      78%    20%     2%    164
乌克兰人      61%    35%     4%    354
西印度群岛人    53%    46%     1%    149
英格兰人、爱尔   68%    27%     5%    230
兰人和苏格兰人

(资料来涯:《民族多元主义论文》第2号,第22页,多伦多大学城市与社区研究中心印,1981年5月)
多伦多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语言有较好读写能力的情况
     民族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总调查
         和调查人数  和调查人数 和调查人数  人数
     华人    85.5                139
          (139)
     葡萄牙人  74.9%                157
          (158)
能较好  日耳曼人  72.5    65.4%   1.9%     203
阅读本       (145)    (47)    (11)
民族文字 意大利人  95.5%    35.5%   14.7%    284
的人数       (155)    (81)    (48)
     犹太人   59.9%    41.5%   57.2%    289
          (124)    (104)   (61)
     乌克兰人  80.3%    37.1%   8.2%     298
          (146)    (102)   (50)
能较好书 华人    74.4%                139
写本民族      (139)
文字的人 葡萄牙人  73.3%                158
数         (158)
     日耳曼人  71.4    48.9%   0.8%     203
          (145)    (47)    (11)
     意大利人  93.0%    24.5%   4.7%     284
          (155)    (81)    (48)
     犹太人   46.3%    26.3%   23.2%    289
          (124)    (104)   (61)
     乌克兰人  74.9%    36.2%   0.3%     298
          (146)    (102)   (50)
(资料来源:《民族多元主义论文》第5号,第17页)
从上面的统计表说明,少数民族语言、风俗习惯都在变化。这种文化变迁在多民族社会里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民族,其文化也要受少数民族影响。首先是民族食品在城市里越来越具有普 遍性,多语言化趋势也显露出来,如街道名称用民族语言,有的民族节日,其他民族也参与,等等。
但更重要的是,部分民族特点的消失,不会影响作为民族集团而存在。如华人、印度人,在世界不同地区经常会遇到,特点是他们依然是民族集团。意大利人、日本人、葡萄牙人等也是一样。由此可以得 出一个结论,文化部分失落不会导致民族消失。
2.文化的多元化研究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居民流动越来越多,导致了城市居民文化的差异性。如德国的柏林,目前有42万外国人居住。这些外国人占柏林市总人口的13%,其中一半以上出生在柏林并在柏林长大,不同之处 是移民的护照与德国人不同。
移居柏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年代,当时劳工主要来自地中海国家,因为当时德国劳动市场找不到工人。被称为“客居工人”来自希腊、意大利、前南斯拉夫、朝鲜、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和 突尼斯。他们来时并没有永久居住的打算,只是想工作几年就回去。
在东柏林还有4万合同工人,他们主要来自越南、波兰、 莫桑比克、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和古巴。
在西柏林地区,土耳其工人人数最多,将近14万人,其次是前南斯拉夫7万人,波兰工人3万人。目前在城市里还有4.5万难民, 他们接受救济。这些“外国人”尽管没有办理入籍手续,但有相当一部分人 会成为柏林人。
多民族地区最先出现在城市。所以,都市人类学要研究城市的文化多元化。当然,多民族城市比较典型的是美洲和大洋洲地区的城市。
在伦敦,5人中就有1人是少数民族。他们来自非洲、亚洲、加勒比地区,将近150万人。伦敦有许多不同的社区。在学校里的儿童操140种不同语言。英国有300万少数民族,其中一半以上出生在英国。
从柏林和伦敦这两座世界著名大城市来讲,多文化、多语言城市已形成。对于这种变化,是接受,还是拒绝?当然,只有接受。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一半以上出生在他们现在居住的城市里。有些老居民没 有思想准备,特别是柏林市人(包括其他德国人)感到突然,不愿意接受。由于有这种思想,也就容易出现民族摩擦,影响社会安定。这就是为什么都市人类学家要研究民族的多元化问题,从理论上、政 策上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首先要帮助人们接受这种变化。
3.亲属网络、同族人、朋友和民族传统活动研究
亲属制是民族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它表明一个民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在一个村里,人口少,相遇的人多多少少与亲属有关。但在大城市里,人们来自世界各个不同角落,不同民族,情况就不一 样了,有亲属关系的人很少了。在这种情况下,亲属关系是否还有作用,这是都市人类学所关心的。从民族角度,或者从社区角度来讲,亲属制依然是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民族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也是 礼仪的一项重要内容。出席婚礼、葬礼和其他仪式,相当于亲属关系的确认。当然,这是指远房亲属。
除了亲属关系反映民族性的存在之外,交结同族人、朋友,也表明民族内部的联系情况和民族性的保留。在北美同化范围很广,而且流动性也很频繁,但与同族人广交朋友还是存在。意大利人、犹太人、 葡萄牙人、西印度群岛人和华人等,都喜欢交结本族人朋友,而日耳曼人、英格兰人交本民族朋友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乌克兰人在多伦多结交同族人朋友的比例不高,可是在加拿大草原省,则是很抱团的 。
多伦多各民族结交本族人朋友的情况
民族   结交本族人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调查人数总和朋友人数
       0    12.8
华人     1-2个  33.5             152
       3个   53.7
       0个   3.0
葡萄牙人   1-2个  38.8             159
       3个   58.2
       0    1.3
西印度群岛人 1-2个  38.5             145
       3个   60.2
       0    30.7   20.9
英格兰人   1-2个  56.3   35.6        263
       3个   13.0   43.5
       0    47.9   79.4   71.3
日耳曼人   1-2个  35.6   20.6   28.4   321
       3个   16.5        0.3
       0    4.4    31.8   65.1
意大利人   1-2个  28.3   31.7   9.9    351
       3个   67.3   36.5   25.0
       0    1.5    9.9    10.8
犹太人    1-2个  37.9   39.5   34.0   348
       3个   60.6   50.6   55.2
       0    24.7   45.0   73.7
乌克兰人   1-2个  32.4   27.8   25.3   350
       3个   42.9   27.2   1.0
(资料来源:《民族多元主义论文》5号第22页》)
民族节日食用民族食品是民族传统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多伦多,在家庭成员中,第一代华人、意大利人、乌克兰人、犹太人和西印度群岛人,民族食品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他们不但在民族节日时 食用,而且在其他场合也食用。意大利人和犹太人食用民族食品,在第二代和第三代人中依然保持着很高比例。民族食品的保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民族感情的存在。从民族食品一代一代地向下传,也 能看出民族意识的保留。请看下表:
多伦多各民族成员经常或有时食用民族食品的情况

多伦多各民族成员经常或有时食用民族食品的情况
民族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调查人数
华人      98.4                 152
葡萄牙人    63.1                 158
西印度群岛人  88.1                 148
英格兰人    60.9     25.4           267
日耳曼人    68.1     80.2     8.1     320
意大利人    97.8     83.2     71.0    351
犹太人     91.2     96.9     84.8    348
乌克兰人    91.7     72.8     67.1    353
(资料来源:《民族多元主义论文》第5号,第37页)
二、国际都市人类学委员会
(一)机构的建立
随着都市人类学这门新兴学科在60年代的出现和人类学家对都市研究的兴趣日益浓厚,印度学者G•安萨里〔6〕先生在1978年12月于新德里召开的第10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大会之后,开始筹 建都市人类学委员会。1980年4月,第11 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中期会议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时,正式提出建立常设机构。得到第11届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会长比尔绍教授的热情支持和执行委员 会正式批准,他们并向第11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提出建立委员会的建议。为了向联合会报告,1982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了都市人类学研讨会, 与会学者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奥地利、科威 特、埃及、委内瑞拉、日本和尼日利亚。这次会议的论文编辑成册,题目为《城市对话:都市人类学起动》。这本书于1983年送交在温哥华召开的第11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提名安萨里为国际 都市人类学委员会主席,任命荷兰来顿大学纳斯先生为执行秘书。
初期,国际都市人类学委员会除了主席和执行秘书以外,还有一个执行理事会,由6位成员组成,代表6个大地区。他们是:艾丹•索撒尔(美国),代表北美;卡尔洛斯•赫兰(阿根廷),代 表拉丁美洲;辛格(印度),代表南亚;艾吉•厄尔丁塔(土耳其),代表中东;阮西湖(中国),代表东亚;迪克(尼日利亚),代表非洲。委员会秘书处设在荷兰莱顿大学文化与社会研究所。
(二)委员会出版物
1.快报
委员会快报。1988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在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召开时,在都市人类学委员会会议上决定出版快报,第二年(即1989年)4月出版第一期。由执行秘书纳斯先生编辑,每年一期, 免费赠送给每一位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的成员。办快报的目的主要是加强都市人类学学者之间的联系,交流各地研究都市人类学的信息,自创办以来已出了6期,达到了预期效果。秘书处一般在每年5月份发 出通知,要求会员单位(包括会员个人)把研究情况反映给秘书处,然后由秘书处在年底编出并发给所有会员。
2.其他出版物
都市人类学委员会的出版物,还有研讨会文集,已出版的有:《城市对话》、《城市与社会》、《都市人类学》等。
(三)研究活动
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学术研讨会,为世界各国都市人类学学者提供发表论文的机会和交流学术观点的场所。都市人类学委员会成立后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利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 学联合会召开世界大会机会,或中期会议期间,召集学术讨论会;另一类是委员会自己召集专题会议或国际会议。一般说来,委员会单独召集会议,效果要好于中期会议,但世界大会期间召集会议,效果 也不错,因为出席会议的人较多。现把已召开的都市人类学研讨会依时间先后排列如下:
1.温哥华研讨会(第11届世界大会期间),主持人索撒尔教授。
2.魁北克研讨会(第11届世界大会期间),主持人安萨里教授。
3.都市人类学国际研讨会,1985年7月在莱顿召开, 学者们来自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
4.1986年1月, 由国际都市人类学委员会和尼日利亚国家发展研究所共同发起,在非洲的乔斯(尼日利亚)召开了第一届地区性都市人类学研讨会。
5.1988年8月第12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期间, 在萨格勒布市召开了两次会议,一次为“都市人类学的发展和城市情况研究”,另一次是专门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城市”。
6.第一届都市人类学国际会议,1989年12月28日——1990年1月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都市人类学委员会共同发起。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 院院长胡绳教授到会讲话,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接见与会中外学者,雷洁琼副委员长看望与会学者并合影留念。这是一次规格较高的国际会议,会后出版了中、英文版论文集。
7.1990年9月,第13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中期会议期间, 委员会组织一次研讨会(里斯本),由安萨里和纳斯共同主持。论文涉及印尼、土耳其、波斯湾和日本的城市研究。
8.1992年6月26—28日维也纳都市人类学研讨会。 这次会议除进行学术讨论外,还研究联合会秘书长提出的关于主席和执行秘书换届选举问题。会议再次选举安萨里为主席,纳斯为执行秘书。鉴于都市人 类学委员会执行理事会的成员,由于实际困难(主要是经费问题)不能经常到会,起不了应有作用。为此,决定撒销执行理事会,由工作会议代替执行理事会,今后每次开会,分为两部分,即学术讨论会 和工作会议。日常工作由主席和执行秘书直接联系。
9.1993年第13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期间,都市人类学又召开了会议,研究了第14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联合会期间和近期拟召开的几次会议,如罗兹会议、佛罗伦萨会议,等等。
10.波兰罗兹会议。这次会议于1994年6月23—25日在波兰罗兹大学会议中心召开。出席会议的学者来自奥地利、保加利亚、法国、荷兰、伊朗、以色列、约旦、波兰、俄罗斯、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瑞 士和美国。会议论文将汇集成册。教科文组织为部分代表和论文出版提供资助。
11.1995年4月,在佛罗伦萨召开的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荷兰、南非、阿根廷、印度、亚美尼亚、俄罗斯、波兰、埃及、墨西哥、南斯拉夫、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4个国家。
12.1995年8月,在东京召开了都市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中国都市人类学会顾问图道多吉先生率团出席会议。
自国际都市人类学委员会成立以来,已经召开了12次学术讨论会,计划近期还要在印度、俄罗斯、瑞典、英国和美国分别召开会议。可见,都市人类学研究是受到重视的,而且课题也很广泛。
三、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和展望
上面介绍了国外都市人类学研究的简况,现在谈谈我国都市人类学的研究及其展望。几年来,中国都市人类学有较快的发展:成立了学会,开展了学术活动,出版了著作。我国的城市在不断的增加,今后 的任务将越来越重。1949年,全国只有130个城市,现在有636个。未来五年内将要增加102个,平均每年17个,其中东部41个,中部33个, 西部28个。到本世纪末城市总数将达到724个,到2010年,将达到 1003个。 由此不难看出,都市人类学的研究任务是繁重的。根据我国的实际,参照国外的研究状况,我们应进行以下诸方面的研究。
(一)多元文化城市研究
目前世界上有3000—5000个民族,他们居住的特点,不再是孤立的、封闭的。特别是本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世界人口将更加城市化。城市也不再像古代,多属单一民族城市。现在的大城市,无论是亚洲、 南美、北美、欧洲,还是非洲,都是多民族城市。下个世纪世界将不同程度地实现城市化,而且全球通过电脑而进入知识交流时代,属于3000个不同民族的居民将有一半进入城市,居住在同一个城市,共 同生产,共同建设。这就要求我们都市人类学者研究多元文化城市,说明多元文化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文化居民是城市建设的创造力。历史证明,各民族互相影响会产生创造力。多民族 城市,其创造力大于单一民族的城市。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建设,就请了法国建筑师,意大利艺术家。时隔一百多年之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的扩建,请了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为其设计,建成后,法 国人称赞:“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说明各民族均有优秀文化,优秀人才。这就是多元文化的力量。下个世纪多元文化将主导世界的主要城市。
(二)社区研究
城市是人类集中居住的场所,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居民将越来越多。北京的流动人口就有350万人。 由于城市各方面的需要,人们从事着教育、文化、工业、商业、饮食业、运输业等各种职 业。城市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人类文化。当然,在城市中的居民属于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还有讲不同语言的居民。从世界范围来说,以研究人类为对象的人类学在本世纪30年代就开始进 入城市,研究城市。我国人类学研究,也已进入了城市,并发表了研究成果。如柏贵喜的《都市回族社区及其对回汉族关系的影响》、任一飞等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研究人员对北京维吾尔族居民进行调查研 究撰写的专题报告。这表明我国对城市社区研究已经起步,而且会很快向前发展。
城市有各种社区,如职业性社区、地域性社区和文化社区。都市人类学家研究的是文化社区,也就是说从居民的文化角度来进行研究。关于社区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设想:a.文化社区应以历史 形成,或自然形成为原则,不宜人为划定。b.在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旗帜下,提倡团结、尊重、理解和友谊。c.社区服务是市政服务机构的一个分支。d.社区教育。
(三)民族关系研究
十几年前,也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把民族问题研究放在政治系,加拿大也把有关对印第安人的政策研究放在政治系。人类学不研究民族关系。但是,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章程第三条规定:“在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团结我国都市人类学研究人员,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城市建设和城市民族关系,城 市化过程中与民族有关的社会问题以及城市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为党的民族工作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章程明确规定要研究民族关系。这一观点,我 们在第一届都市人类学国际会议上就已提出,并得到与会学者的赞同。
世界人类学的发展是很快的,主要原因是革新,发展,因此,凡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均应进行研究。如联合会下属的“爱滋病人类学委员会”,最近将出版一本书,名为《爱滋病未来的预防与控制: 人类学的观点》。这个例子说明,当爱滋病影响人类生存时,人类学家就要进行研究。
研究城市民族关系的意义十分重要。因为在许多国家,民族关系紧张多数从城市开始。如哈萨克的阿拉木图民族骚乱(1990年),美国洛杉矶的黑人反抗(1992年),加拿大多伦多黑人游行等等。城市民 族关系紧张,若能及时解决,国家就安定,若处理不好,国家就会出现混乱。
(四)汉民族研究
对汉民族研究是我国人类学家十分关心的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在1989年就提出对汉民族研究。他说:“开展都市人类学研究,必须研究汉族。对城市汉民族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少数民族,这 两项任务是互相促进的。中国各民族长期以来居住在一起,各民族文化互相影响。因此,对汉民族进行系统的民族学研究,有助于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
目前,汉民族文化研究已受到全国各方面的重视,人民日报(海外版)就汉民族研究发表了不少文章,这是很好的事。
作为人类学家,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方法上要创新,要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海峡两岸的统一服务。
(五)城市多元文化媒体研究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的普及,多元文化媒体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城市居民已不是单一民族,单一语言。既然民族语言是多元的,那么城市媒体也应与居民的文化相一致。当然,主要 民族的语言依然是媒体使用的主要工具,这是普遍规律。但少数民族文化,也应照顾,也应在媒体中反映出来。澳大利亚最先建立多元文化电视台,效果很好,受到不同文化居民的拥护。这里要说明一下 ,为什么名称不用多语言电视台,而用多元文化电视台,因为文化包括内容更广。双语教育,这是世界上普遍提法,然而澳大利亚对土著居民的教育提法更全面,他们提出“双语双文化教育”。因此,我 认为多元文化电视台是中国都市人类学家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多元文化电视台实际上是国情教育,也可说是一种跨文化教育。它反映我国城市多民族文化的现实性,反映各民族的生活、工作以及他们对国家、对城市建设的贡献,教育居民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创建 和睦的多民族社会。建立多元文化电视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民族平等政策的具体表现。
(六)城市民族人口研究
这一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常住人口,一是流动人口。城市人口研究最重要的是各民族人口比例的发展和变化,民族语言的使用,性别比例,医疗卫生和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我国都市人口统计中,很少 有不同民族通婚的材料,都市人类学者有责任来填补这项空白。
从都市人类学来说,有两项迫切任务,一是城市不同民族居民人口发展以及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这是城市研究的最基本资料。如我们上面建议建立的多元文化电视台,当然是为居民服务的,这就要了解 不同居民比例、语言使用情况,以便电视台使用语种,安排节目,制定双语、双文化教育的措施等。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与人口学者合作,使研究更合乎人类学要求。
另外是异族通婚的研究。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来,城市是异族通婚较普遍的地区,也是族源比较复杂的地区。
异族通婚是自然现象,因为不同民族男女青年在一起工作,就会有爱情,就会有异族通婚的家庭。无论是藏汉、蒙汉、维汉,或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通婚,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这是人类社会的普遍 现象,在任何一个洲、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扩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之间的接触会越来越多,各民族之间恋爱、结婚也就越来越频繁了。都市人 类学者对此应该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以为市政建设、就业、幼儿园、学校、传播媒体、社会福利等部门提供资料,更好地为城市全体居民服务,使每一个人都有温馨的家,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进步。
(七)加强国际交流,研究和介绍国外人类学新的理论、新的研究课题
中国都市人类学是在国际交流中诞生的。从1989年第一届都市人类学国际会议以后,中国都市人类学有了发展,1992年成立了学会。之后我们正式派团参加了第13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会世界大会,并以 常务理事身份出席第13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会。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出席这样的会议,表明中国都市人类学逐步走进了国际人类学研究行列,也为国际人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关于 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内容与国外的研究不尽相同,但国际都市人类学委员会承认我国学者的观点。
中国都市人类学者在各种会议上,首先是宣传中国都市人类学研究的成就,让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要了解和研究外国新的理论、新的材料,介绍国外新的机构和学术动态。 我们将从这个方面去努力。 如第14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执委会,今年4 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批准成立了民族关系委员会,关于这个委员会成立过程以及今后任务,我们将在《都市人类学通讯》上介绍。在意大利召开的中期 会议执委会和常务理事会上,还批准了“关于种族概念的声明”。这是一个重要的文件,是对19世纪和20世纪种族理论的批判。这个声明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有关材料证明,智人形成于20万年以前, 甚至更早,即旧石器时代晚期;而种族的区分约在五万年左右,“种族”一词的出现更是在近代,即100—200年的事了。100多年来, 欧洲种族主义者到处散布“白种人是最高级人种,发展高等文明,黑 人、黄种人只配掌握原始技术、迷信思想”。现实生活证明种族主义者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必须从学术上予以纠正。
通过对种族概念的最新研究,说明人类学家们不是拘泥于一些旧的概念,旧的课题,而是不断探索,取得新的成果。这对我国都市人类学者是有启迪的。
〔责任编辑程叙〕
注释:
*本文是作者1995年7月在北大举办的“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的讲稿。
〔1〕见《都市人类学》第2页,华夏出版社,1991版。
〔2〕参见《走向世界的中国都市人类学》第1—2页。 中国物资出版社1994年版。
〔3〕见《都市人类学》第14页,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4〕见《都市人类学》第14页,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5〕这里的民族志是指对城市中不同居民集团的文化特点的描写。
〔6〕G•安萨里五十年代留学伦敦,毕业后入奥地利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年移居维也纳,现加入奥地利国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