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民俗学者

巫达

  巫达,男,1967年4月生,四川省甘洛县人,彝族。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人类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族群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198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三系语言学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语言室工作。1998年赴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学位,获得人类学哲学硕士(2000年)和人类学哲学博士(2004年)学位。2005年至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获澳大利亚毅进长江学者奖资助赴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语言学系进行博士后学术研究。2008年从中国社科院调到上海大学工作。巫达的研究领域与兴趣是族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都市人类学、文化认同研究、语言学及民族学等。著有《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凉山彝族的个案研究》(2008)、《族群性与族群认同建构:四川尔苏人的民族志研究》(2009)、《彝语语法》(诺苏话)(合著,1998)等专著和40多篇中英文学术论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大都市族群与社会认同研究”(批准号:09BSH034)、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人身份认同建构研究”等项目。

      主要研究领域:族群人类学、都市人类学、文化认同研究、语言人类学、语言学及民族学等。
 

教育背景
  2004年 获人类学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
  2000年 获人类学硕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
  1989年 获语言学学士学位,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工作与教学经历
  2008.5.-至今,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系副主任、教授、人类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族群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
  2007.3.-2007.9.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语言学系博士后访问学者(持2006年度毅进澳大利亚长江学者奖)
  2005.1.-2007.2. 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博士后研究员
  2004.11.-2004.12. 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副研究员
  2003.10.-2004.10. 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助理研究员
  2002.4.-2003.1. 在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和越西县做关于尔苏人族群和文化认同方面的田野调查。博士论文研究计划。
  1999.6.-1999.8.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做关于彝族语言、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田野调查。硕士论文研究计划。
  1998.9.-2003.9.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助教、助理研究员
  1989.9.-2008.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助理,1994年起任助理研究员。

研究成果
  一、专著
  2010.《族群性与族群认同建构:四川尔苏人的民族志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
  2008.《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凉山彝族的个案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
  1998. 《彝语语法》(诺苏话)。与陈康合作。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95. 《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承担傈僳族、阿昌族词条编写)。马学良主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年。
  1993. 《凉山彝语地名汉字译音规则》,与陈康合作。国家测绘局标准编号CH 4003-1993。北京: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1993年。
  二、 论文
  2010. 论大都市人的族群意识:以上海人个案为例,载《思想战线》第3期, 第20-24页。
  2010. 族群文化资本促“社会关系”形成──以新疆建设兵团返沪人员个案为例,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22日第16版。
  2010. 论费孝通先生的族群认同建构思想,载李友梅主编《文化主体性与历史的主人: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第95-10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010. 从语言人类学探讨三星堆文化的源流,载《费孝通学术论坛讲谈录》,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9. 凉山彝语动词的种类及其标记,载《民族语文》第2期,第20-28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第94-101页。
  2009. 藏族尔苏人婚礼仪式中饮食文化的族群性,载黄树民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台北: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
  2009. 彝族先民数千年前已种植稻米的语言学考古学证据,载陈国光主编《中国彝学》(第3辑),第45-48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9. 关于ethnogenesis一词的理解与翻译,载《西北民族研究》第4期,第95-97页。
  2007.  Book review: China's Minorities on the Move: Selected Case Studies. Edited by Robyn Iredale, Naran Bilik, and Fei Guo. Armonk, N.Y.: M.E. Asian Anthropology, Volume 6, 2007.
  2006. 理性选择与族群内心情感:中国四川尔苏人族群认同的个案研究,载《台湾人类学刊》第四卷第一期,页113-147。
  2006. 四川尔苏人族群认同的历史因素,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第四期,页19-23。
  2005. 尔苏语言文字与尔苏人的族群认同,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第6期,第132-138页。
  2005. 论名词结构和句子结构的共性(与顾阳合作),载《第四届国际双语学研讨会论文集》,第25-49页。主编:戴庆厦、贾益民,副主编:班弨吴玉峰 李洁麟。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2005. 论凉山彝语的“名+(数)+量+su33”结构(与刘鸿勇合作),载《汉藏语系量词研究-庆祝戴庆厦先生从事民族语文教学研究五十周年座谈会》,第104-125页。李锦芳主编、胡素华副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从景颇语和彝语的量词看名词短语的指涉特征(与顾阳合作),载《汉藏语系量词研究-庆祝戴庆厦先生从事民族语文教学研究五十周年座谈会》,第55-89页。李锦芳主编、胡素华副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 彝族社会“尔普”形式的变迁,载《民族研究》,第二期,第60-66页。
  2003. 藏族尔苏人婚礼仪式中饮食文化的族群性,载《第八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19-438页。台北:财团法人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 2003年。
  2003. 语言文字与凉山彝族的文化认同,载戴庆厦主编《彝学研究》(第二辑),第64-86页。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3. 颜色、象征与国家权力──凉山彝族等级制度与民族名称,载戴庆厦主编《彝学研究》(第二辑),第87-103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2002. 传统宗教与凉山彝族文化认同,载谭伟伦、王刚主编《宗教、社会与区域文化──华南与西南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2. 译文: 涵化、族群性与华裔。陈志明著,载郝时远主编《海外华人研究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2001.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简介,载《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0年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2001年。
  1999. 台港澳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概况(1998年度),载《中国民族研究年鉴》(1998年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
  1999. 彝语动物名词“性”的表达方式,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998. 汉彝“团结话”和彝汉双语教学,载朱崇先、王远新主编《双语教学与研究》(第一辑),页118-130。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1997. 彝语辞书编篡事业方兴未艾,载《辞书研究》1997年第4期,第86-92页。
  1997. 彝语t系声母考,载戴庆厦、岭福祥主编《中国彝学》(第一辑),第184-192页。北京:民族出版社, 1997年。
  1996. 凉山彝语田坝土语古音拾零,载《凉山民族研究》1996年年刊。
  1995. 凉山彝语骈俪词调律探讨,载《民族语文》1995年第2期。
  1994. 彝语和日语若干相似现象初探,与清水享[日本]合作。载《凉山民族研究》1994年年刊。
  1993. 彝语形态探讨,载《彝语研究》,1993年年刊。
  1992. 凉山彝语亲属称谓序数词素及其民族学意义,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三、学位论文
  2004. 认同之抉择-中国四川尔苏人族群认同建构的民族志研究,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哲学博士论文 。
  2000. 语言、宗教与文化认同-中国凉山两个彝族村子的个案研究,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人类学课程哲学硕士论文。
  1989.凉山彝语亲属称谓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学士学位论文。
  
近期任课科目
  2011. “人类学理论史”,人类学专业硕士课程。
  2010. “族群人类学”,人类学专业硕士课程。
  2009. “当代人类学理论”,人类学专业硕士课程
  2009. “语言与文化”,社会学专业本科课程
  2009. “人类学史”,人类学专业硕士课程
  2008. “文化人类学”,文学院社会系、历史系、中文系本科生课程
  2008. “人类学概论”,人类学专业硕士课程

在研项目
  2009-2012,当代中国大都市的族群与社会认同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9BSH034),主持人
  2009-2011,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人身份认同建构研究,2009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主持人
  2009-2011,网络虚拟社群与上海人研究,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研究项目,主持人
  2009-2011,人类学史,上海大学研究生部课程建设项目,主持人

获奖情况
  2009.《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一书获学林出版社1998-2008十年度十优图书奖(责任编辑刘娴)
  2007. Endeavour Australia Cheung Kong Awards 【毅进澳大利亚长江学者奖(澳大利亚教育部)】
  1999. “汉彝‘团结话’与彝汉双语教学”,获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997.《中国藏缅语电脑词汇库及其计量分析》(承担彝语部分),郑玉玲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合作项目。获199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研成果二等奖。

学术会议与学术讲座
  2011年3月16-19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化背景下的环境与食品安全 问题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题是“环境、社会与食品安全:工业化与文化多样性”,由日本大阪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承办。巫达提交的论文题目为“传统食品的工业化与彝族文化认同建构”。
  2010年12月11-12日,参加在杭州举行的“人类学新视野里的文化与艺术学术研讨会”,会议主办单位为浙江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研究所和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承办单位为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文化艺术研究编辑部》。提交论文为“荞麦之涅槃:全球化与饮食文化再造”。
  2010年11月19-20日,应邀参加“2010中国彝学论坛·纪念国务院批准《彝文规范方案》推行3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彝学学科建设论坛”。
  2010年11月18日,应邀参加由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沙马拉毅教授主持的“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第二次术语审定会”。
  2010年11月16日,晚上7:30,应邀到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所做了一个题为“从语言人类学谈族群研究”的学术讲座。
  2010年11月16日,下午2:30,应邀到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做了一个题为“宗教文化与族群认同:以尔苏人为例”的学术讲座。
  2010年11月13日-21日,受聘为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举办了系列学术讲座“语言的时空变迁与彝语历史研究”、“彝族语言与典籍文化”、“书写系统与非书面交流-论古彝文在彝语古音构拟中的作用”等讲座,并与彝学学院研究生进行了一场学术座谈会(详见新闻报道http://news.swun.cn/news/ShowNews.php?id=19516
  2010年11月19-20日,应邀参加“2010中国彝学论坛·纪念国务院批准《彝文规范方案》推行3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彝学学科建设论坛”。
  2010年10月29日-11月1日,参加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四川境内藏缅语族国际学术会议”,宣读了题为“试论彝文在彝语古音构拟中的作用”的会议论文。
  2010年11月2日,应邀到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作讲座,题为“族群传统与文化再造──饮食人类学的视角”的学术报告。讲座后参加了由赵旭东教授主编的《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的新书发布会。
  2010年9月9-13日,应邀到韩国首尔参加东亚人类学会(East Asi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第三届年会,并提交论文“Ethnicity and Ethno-cultural Capital in Shanghai”(族群性与族群文化资本在上海)。本届年会的主题是Alternative Modernity: Reflections from East Asia(选择性的现代性:东亚的反响)。本届年会由韩国学中央研究院(Th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主办。本人还参加过2008年5月召开的首届年会。
  2010年8月30-9月2日,应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宗教与族群多元化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us and Ethnic Diversity)所长Peter van der Veer教授的邀请,到德国哥廷根(Gottingen)进行学术访问,并做了题为“Ethno-cultural Capital and Re-migration in Shanghai ”(上海的族群文化资本与再移民)的学术演讲。
  2010年8月3 -4日,应邀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参加了“中国?凉山彝州论坛──古彝文化探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了主题演讲“彝族文化能为三星堆文化研究做些什么”。 《凉山日报》对该主题演讲进行了相关报道。8月4日,作为贵宾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开幕式”。
  2010年7月5-6日,应邀参加庆祝中国-加拿大建交4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Canada-China Forum on Migration and Identity”(中国-加拿大城市移民与民族认同研讨会),提交并选读了题为“Ethnic Groups and Migration in Shanghai China”(上海的族群与移民)的英文论文。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研究会(蒙特利尔)与复旦大学加拿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办,开幕式在世博园加拿大馆举行。
  2010年6月5-6日,应邀参加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贵州大学长江学者团队“2010年长三角人类学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及会议全称是“生存性智慧”:知识与智慧的关系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是“族群和谐与互动策略:从彝文典籍看彝族人的生存性智慧”。
  2010年5月16-18日,在上海大学主持并召开了“都市与族群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大学等三十余位学者参加了该研讨会。本人提交论文“族群资本与都市族群研究:以上海的个案为例”。
  2009年10月11-15日,应邀到四川西昌参加“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语言学人类学证据谈古彝文化与三星堆古蜀文化的发生学关系”。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凉山民族研究所主办。
  2009年2月21-22日,参加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主办的“人类学关键词研讨会”,递交论文“中文对ethnogenesis一词的理解与翻译”。会议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
  2008年10月24-26日,参加2008年度“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涵化与文化认同建构”。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
  2007年11月22-24日,参加“第七届全国彝学学术研讨会”,递交论文“ 彝族先民种植稻谷的语言学与考古学证据”。会议由北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彝学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承办,开幕式于人民大会堂召开。
  2007年1月8-11日, Causatives and Serial Verb Construction (SVC) in Nuosu Yi (with Gu Yang and Liu Hongyo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ominalizers and Copulas in East Asian and Neighboring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nd Modern Languag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an. 8-11, 2007. (“彝语的使动与连动结构”(与顾阳、刘鸿勇合作),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主办)
  2007年1月8-11日,Determiner or Nominalizer: The Morpheme su33 in Nuosu Yi (with Liu Hongyong and Gu Ya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ominalizers and Copulas in East Asian and Neighboring Languages” ,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nd Modern Languag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an. 8-11, 2007. (“限定词或名物化标记:诺苏彝语的su?? ”(与顾阳、刘鸿勇合作),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主办)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