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代表作《春节考源》,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的提出者,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华学论坛”主编,微信号Tianbo13075468831。

少年宫:非遗保护的后备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1-12 19:40:07 / 个人分类:转载文章

观点 | 少年宫:非遗保护中一支强大的力量

原创 2018-01-12 田兆元 社会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在非遗保护活动中,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机构浮出水面,这就是少年宫。说熟悉,对于城市少年来说,那曾经是他们的乐园。当然在教育以考试为中心的岁月里,它的光辉是有所减弱的。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农村少年进入了城市,那种与小伙伴一起,在山野打闹欢聚的时光远去了,少年宫这个陌生的空间开始吞纳乡村来的小朋友的课外时光。而在非遗保护中,少年宫系列已经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原文:《非遗保护:少年宫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 田兆元 

    无论是城市出生还是新近进入城市的小朋友,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与传统陌生。数字化时代整天与屏幕为伍;离开了家乡来到城市,淡化了与家乡的联系,淡化了与大人的交流,淡化了小伙伴间的互动,更是淡化了与传统的联系。文化断层,真的就发生了?

    十多年前,一场世界性的伟大的文化运动发生了,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行动。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和地区的责任,而且是人类的共同责任。现在政府行动很多,而真正推进这项工作还需要更多的社会社区与个人的参与。学校是非遗传承的当仁不让的责任者,但是囿于课堂教学的诸多限制,真正有所作为的学校并不是很多。这时,我们在众多的保护群体中,看到一个单位群体站出来,这就是少年宫群体!

    起初,我们与杨浦区少年宫接触,发现那里作为一个城市社区的文化空间,真正成了文化传承了的乐园。后来,我们又与上海市少年宫频繁接触,发现他们的文化传承做得非常出色,他们还承担国家级的非遗课题研究。接着,四川少年宫寄来非遗传承的教材,要求写几句话……少年宫的行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

    于是,华东师范大学非遗研究团队决定支持这一行动,参与这一行动,共同推进这一行动。我们率先与杨浦少年宫合作,建立共建工作形式,落实资源共享与互补,促进特色活动联盟。期待通过这样的行动,推进全国庞大的少年宫系统整体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积极行动,在城市化到来的时代,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堡垒和阵地。

    在诸多的文化传承行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现象:即少年宫系统积极开展非遗的教材建设与开发,编写了系列教材。我们节日传承,要怎么行动,该做哪些工作?有哪些仪式?其实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迷茫的。因此,编写非遗教材是一项当务之急。

    有的地方文化传统已经淡漠,即便有传承文化的愿望,也不知道如何措手。这时就必须创造性重建文化系统。文化研究与文化整理的成果,通过一套教材,系统地传承,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所以非遗教材建设就是当下非遗保护活动中的一项创造性的成果。

    非遗保护不是天天喊空话,需要实实在在。它有一套系列的程序,教材与教学就是基本环节。舍弃这些基本的行动谈非遗保护,真是不得要领的。因此非遗保护,作为一种民俗行动,已经与传统时代面临了不同的语境。与外婆一起亲昵地讲故事已经不是主要的文化传承形式;一对一的师徒传承很重要,但是不适应文化的大规模传承与传播。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必须有大手笔。教材课堂模式,将是必然的、重要的选择。这是文化传承的新趋向,也是民俗文化发展的新特点。

    既然教材重要,那教材编写,师资哪里来?可以是非遗研究者参与,然而,最好还是课程教材开发的专业人才。在2015年我们开办的民俗学暑期学校中,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的研究生也参与其中,在跨专业指导下,学员所撰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论文荣获上海市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该批学员也逐渐成长为非遗教材开发的专业人才。同时,杨浦区少年宫主任朱茹洁女士高屋建瓴,陆续引进相关人才,将理论研究与活动实践的研究结合,使专业教师的培养与合作基地校的孵化研训一体,将少年宫线下课程实践与线上课程教材开发有机衔接,最终形成文化传承的经验提升与非遗传承课程的系统化、科学化、多元化,杨浦少年宫逐渐形成一个强大的非遗教材开发中心。这充分表明:非遗保护,需要很好的组织者,需要一个大公无私,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担当者。管理者的责任感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的成败。

    教材的编写者则是需要专业的非遗人才参与。杨浦区少年宫把一批非遗传人聘为导师,网罗了大批人才,这就保障了教材的专业性。同时,非遗传承人也要通过教材编写来实现自己的传承使命。传承人有无编写教材的能力,应该成为非遗传承人传承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

    教材开发是一种科学的知识传授的系列行动,需要遵守科学的教育规律。教材开发是对于编写者的组织管理,及其教材规则的制订。因此,非遗教材编写要遵守两个方面的规则:即教育的基本规则与非遗文化核心传承的基本规则。专业的领导管理者,专业的教材开发者,专业的非遗传承教材编写者,加上专家与研究者队伍,形成一个教材建设谱系,这就是杨浦非遗教材建设的方阵,一个重要的非遗传承创新团队,一个豪华阵容。

    “智慧中华·我是非遗传习人系列”教材就是该阵容的成果展示。希望这些教材的出版,不仅推动课外的文化传承,而且能够走进学校课堂,更新校园的通识课程体系,使之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增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我们更希望,这些教材走进家庭生活,让家庭成为一个文化传承的集体与空间,因为只有修身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

    希望教材面世后,通过传承实践,不断修订,创出一条中国非遗传承的教材编写之路。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91期第8版,转载请注明出处。


TAG: 少年宫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