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海:我们身边的二曲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09-26 18:08:36 / 个人分类:媒体转述

博主:查阅资料时,忽见作家张兴海先生发一篇李二曲影响的散文随笔。转贴于后。




我们身边的二曲

 

张兴海

 

作为一个周至人,我会常常感到李二曲先生像天上的日月一样时时闪耀在头顶,像透明的空气一样时时笼罩在身边。他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就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亲密朋友圈中,在我们看不见的灵魂深处。

二曲镇、二曲堡、二曲中学、二曲书店、二曲书画社、二曲大讲堂,过去很早时期的《二曲报》,如今出版的各种二曲文集二曲传记二曲传说,以及二曲墓园,墓园附近矗立的大理石雕像,都会让人时不时地撞上这位伟人的尊名和形象。在和这位伟人时不时地以耳闻目睹的方式相遇时,我经常怦然心动。啊,伟人终究是伟人,越过了时间的隧道和空间的局限,在你面前,在时空的交叉点上,和他的不期而遇,成了你的幸运,你的福分。

我第一次和这位伟人不期而遇,已经是1986年,我调入周至县文化馆工作的日子。那时候,我对这位伟人的事迹所知甚少,看到我的同仁,已经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取得不凡业绩的王殿斌先生撰写编辑《李二曲的故事》,听他说起他自己收集的二曲故里的人们对于这位先贤的种种传说。我如今记忆犹新的是他讲的二曲先生忍饥受饿,面呈菜色(绿色),却不愿出外讨要,不愿接受朝廷招抚,甘愿清贫守节,大义凛然的感人场景。

过了几年,我在西安参加一个文学作者会议,见到了咸阳市作家协会主席峭石。这是我久仰的一位诗人兼小说家,原籍兴平县,在部队就是一个著名作家,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写农村题材的小说,一经发表就被好几家刊物转载。他一听我是周至人,嘿嘿笑了,说他的名字和周至一个人物有关。最近,《西安晚报》发表了我的朋友、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志春先生的文章《峭石的名字》,记叙了这件事。据说,峭石的生日(农历)与圣人孔子相同。其父便满怀喜悦,借仲尼一字,为其取乳名为尼生,加上姓氏,全称为史尼生。这乳名的语境,自有博大厚重的期待与赞美,似也能延伸出始终关注国计民生的入世态度,以及笃诚待人的人格风度。峭石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坷泥泞,却完全没有修行到老庄的超脱、淡漠,大约与他乳名的命名有很大关系。在中国文化格局里,命名本身就是一种提醒,是一种激励与召唤,也是一种暗示,是对未来人格理想模式的勾勒与憧憬。可以设想,儒家的言行甚至孔子的身世言说,都会成为幼年峭石的兴奋点与亲切处。在古远的年代,与自己同月同日出生的圣人到底是什么样儿呢?更深隐的层面,自己与圣人还有什么样的超自然联系呢?我们知道,诗仙母亲梦长庚入怀而生李白,李白便以太白为字;陆游因母亲梦秦观而生,便名游字务观。在古代,更有许多作家、思想家因诞生日父母梦见著名的人物与景致而命名,从而幼小的心灵平添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期许与自得。孔子久远且伟矣久矣。远在天边可以高山仰止,而近在眼前却可景行行止。明清之际关中大儒李二曲本名顒,峭石的大名就叫效顒。是他自主取名、或是长辈所赐都无关要紧,重要的是这里透出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效者效法也,学习也,仍是从尼生演化而来。效法李二曲,可知二曲先生何等人物,何等风骨!康熙年间,曾被推荐朝试而称病拒考,被强制抬到省城,竟以绝食相抗方得解脱;时隔25年后,康熙西巡长安,仍想到他,召见。这在有些人或许是梦寐以求而难得,不料想,二曲先生却压根儿不买账。被逼到最后,只派儿子做代表敷衍一番。当代文坛熟知峭石者,无人不晓他那峻爽文风背后的铮铮硬骨,但不一定知道他那大名所传导出来的文化身世与深层意味。

不难想象,先贤二曲的光辉的辐射面有多久远,他的人格魅力多么强大。

不久,陈忠实先生来周至参加中国作协对叶广芩挂职深入生活调查会议,我碰巧和他坐在一起。那天,有了足够的闲谈时间,我问他:据你的眼光,陕西的文化大县有哪些?他的沟壑纵横的脸盘显出沉思的神情,一会儿,扳起指头,一个一个地数着说:第一个是长安,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西安长安很难分开,历史文化的成分自然要重一些。第二个是三原,当年辛亥革命,南有广州,北有三原,形成了南北呼应。三原教育事业历史久远,学古书院、宏道书院、正谊书院被誉为西北学界的一面旗帜,先后造就了民主革命先驱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文学家吴宓、文化艺术家范紫东、建国初期教育部长张奚若、书法家茹欲立等一批精英人物。第三个是蒲城,出了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时期政治家、著称于世的爱国名相王鼎,出了杨虎城、李仪祉、寇遐(大书法家,曾和于右任齐名),李仪祉的父亲李桐轩是易俗社创始人。第四个是韩城,太史公司马迁的故乡,还有《保卫延安》的作者杜鹏程。第五个是周至,世界文化巨人老子著经、老子仙逝的地方,是一代大儒李二曲的故里。李二曲是关学的顶梁柱,他的气节人格,正是关学人物的性格特质。

看见陈忠实先生说话时激情洋溢的模样,我一面佩服他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广博,一面感到二曲先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现在,陈忠实先生已经逝世快一年了,他的去世在华夏大地引发了一场悼念的风暴,《白鹿原》一书的火爆超过了所有文学书籍。其实,这本书,内在支撑的正是关学精神。朱先生作为书中第一个精神高点,他的原型就是蓝田大儒牛兆廉。牛兆廉正是李二曲的学生——蓝田三吕派系的正宗弟子。

我后来又被另一个人物震撼,他的牵连,也历史地回归到二曲先生的学说精神上。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1962年发生了户县三名党员写万言书事件,杨伟名执笔写了意见书,提出恢复单干和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建设性意见。这篇文章引起毛泽东震怒,在当年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说: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一叶知秋,异地皆然。一叶知秋,也可以知冬,更重要的是知春、知夏……任何一个阶级都讲自己有希望,户县城关公社的同志也讲希望,他们讲单干希望……户县三个党员的来信回答了没有?共产党员在这些问题上不能无动于衷全国开展了批判热潮,文化革命中杨伟名夫妇被折磨自杀。改革开放后,杨伟名成为中国先知先觉的预言家,被誉为乡村哲人,还有人称他是中国最伟大的农民。当地学者仝德普先生研究杨伟名的成长过程,写出的文章说他所在的县城西街位于当年二曲书院旧址旁边,二曲书院在户县县城西南,邑人王心敬请他的夫子李二曲讲学于此,书院的名字就叫做二曲书院。当地文人绅士无不受到二曲书院的影响,一代一代传到杨伟名时期,此人自然有了不畏强势敢讲真话的勇气,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仝德普先生是我的朋友,曾经从户县专程来周至与我会见,赠送他的散文集《清晨有约》。这本书收录了他写的关于杨伟名的好几篇文章。他是最早研究杨伟名的文化人,因积劳成疾已去世多年。2011年冬至,我去户县,为杨伟名和他搞祭奠活动。站在他的坟头,想起他为世人认识并弘扬杨伟名精神所作的种种努力,才觉得他和李二曲杨伟名精神有骨子里的相通之处。

前些年的一天,我从西安回来,在班车的邻座看到一位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本书在闷头阅读。闲聊中,得知他今天专意从周至赶到西安的一家书店,买了这本新出版的《二曲文集精选本》。他正在南方一所重点大学读书,放了暑假回来,在报纸上看到西安某书店到了这本新书,便立即前去购买。我被他虔心大儒学说的精诚之心打动了。他说自己非常喜欢看本土先贤的文章,毕业后要成为研究关学的学者,兴趣使然,自得其乐,其乐无穷。

写到这里,似乎有东拉西扯,乱弹一气的毛玻

想起了一个故事,说给大家吧——

宋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1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1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心中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1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1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以这个故事为鉴,不难看出,上面提到的几个人,都是心中有佛的人。我也感悟到:心灵高尚的人才能感念高尚的大师,如果你心灵高尚,或者说你对操志高洁的人心向往之,就会发现远去的圣贤其实就在你的身边。

(为《李二曲关学思想研究会刊首期而作》)

 


TAG: 李二曲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